首页/文章/ 详情

户外机械设备电化学腐蚀设计禁忌

7天前浏览12
   
   
   
   
   
   
   
   
   
   
   
   

户外机械设备

电化学腐蚀

设计禁忌

   

   

   

      敬请关注收藏,早晚能用到,以免以后要找时大海捞针。

      上图是一张平平无奇的铁门生锈照片,如果你拿这张照片问路人,铁门生锈是氧化还是电化学腐蚀,估计很多人会回答这是氧化了,其实钢铁在户外生锈是典型的电化学腐蚀。

      金属材料的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是金属材料与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破坏的过程,腐蚀过程中不产生电流;电化学腐蚀是金属材料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原电池作业而破坏的过程,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

   

      金属材料的腐蚀大多是电化学腐蚀,符合原电池基本原理,电势低的一极失去电子而被消耗,这一极称为阳极(或负极),电势高的一极得到电子而被保护,这一极称为阴极(或正极)。

   
 

01

双金属接触腐蚀

01

双金属接触腐蚀的原理

      笔者曾任职过的一家公司,为了防锈,将火箭发射机动平台上所有连接不锈钢支架的螺钉改为了镀锌螺钉,结果一年后发现所有裸 露的镀锌螺钉头均已出现锈蚀,这就是因为锌与被被连接的不锈钢在潮湿空气中形成了原电池而被腐蚀。

      接触腐蚀是典型的电化学腐蚀。当两种金属相互接触后,活泼性高的金属往往会失去其电子而被氧化消耗,而活泼性低的金属却被周围的电子保护起来,避免被氧化。这如同聂小倩的姥姥,会“采阳补阴”之术。

     

      按照原电池的必要条件,双金属接触电化学腐蚀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两种金属需要相互接触;

2)接触的两种金属活泼性差异较大,即两种金属的电势序差别较大;

3)需要有电解质在两个金属之间建立电子的回流通道,即结构处于潮湿环境,特别是海洋环境中。

02

电势序

      电势序是在特定环境下,不同种金属之间的相对电势差,科学家们往往采用流动的海水来作为测试环境,且通常用标准甘汞电极来进行测量。

     

(空框表示不锈钢钝化膜损坏后的电势)

      从右上到左下的金属分别为镁→锌→铍→铝合金→镉→低碳钢或铸铁→低合金钢→高镍奥氏体铸铁→铝青铜→黄铜→锡→铜→铅锡焊料50/50→铝黄铜→锰青铜→锡青铜→不锈钢410/416→镍银→镍铜90/10→镍铜80/20→不锈钢430→铅→镍铜70/30→镍铝青铜→镍铬合金600→镍200→银→不锈钢302/304/321/347→镍铜合金400/500→不锈钢316/317→20合金不锈钢→镍铁铬合金825→钛→金/铂→石墨。

      上图越靠右上的金属越活泼,往往在电化学腐蚀中充当阳极而被腐蚀,比如镁锌铝等。

      两种金属在电势序中的相对位置越远,他们接触在一起后的电势差越大,电子的相对运动的驱动力越强,越容易发生接触腐蚀的情况。比如锌/铝与不锈钢之间的电势差比较大,意味着如果将这两种金属接触在一起,则可能出现接触腐蚀的问题。

      那么到底两种金属的电势相差多少会在户外形成接触腐蚀呢?其实这不光与电势差相关,也与环境有关,比如内蒙古沙漠环境中与南沙群岛海洋环境,对电势差要求就不同。但是户外环境都应避免电势相差0.6V以上的两种金属大面积接触。

      比如锌与不锈钢之间的的电势差为0.9V,铝与不锈钢支架的电势差为0.7V,户外环境应尽量避免镀锌板与不锈钢接触,或者铝合金与不锈钢接触。而镀锌钢板与铝合金支架接触电势差为0.2V,通常是可接触的,户外的光伏支架也经常这样干。

     

那么电势差在0.6V之内的金属接触就一定没问题吗,高中政治老师告诉我们,凡是遇到一定二字就一定是错的。比如查上表含铬不锈钢与碳钢之间的电势差为0.25V,但是使用碳钢螺钉连接不锈钢的水管却会被腐蚀,这主要因为环境很潮湿,选用双金属是应更苛刻,潮湿或海洋环境中通常要求电势差≤0.1v。

腐蚀的发生需要有电解质的参与,电解质的导电性越强,腐蚀的危险就越大。因此,海水或者含盐的“潮湿空气”的危害,要远远大于纯净水对腐蚀的危害。湿度越大,电化学腐蚀的程度就越大。相反,如果金属表面足够干燥,腐蚀就很难发生。


     

03

接触面积的影响也很重要

      尽管两种金属接触后会发生电化学腐蚀的风险,但是两个金属的面积大小比例,却对腐蚀的快慢有非常大的影响。

      从实验得知,当两种金属接触时,如果活泼性高的金属(阳极),其面积小于活泼性低的金属(阴极),则阳极腐蚀的情况会更恶劣。比如用镀锌螺钉连接不锈钢板,用铝铆钉连接不锈钢板等。

     

      相反,如果用稳定的金属(阴极)来连接活泼的阳极板材,比如用不锈钢螺钉来连接镀锌板/铝板却是安全的。根据采阳补阴的原理,在电解质中,镀锌板/铝板会有电子流向不锈钢螺钉,但是又因为它们材料足够多,螺钉材料相对足够少,对镀锌板/铝板不会有腐蚀。这就是泥牛原理,泥牛跳进井里会污染一潭井水,而泥牛跳进海里却染不黄一瓢海水。

      所有,户外设备/结构使用不锈钢螺钉连接铝合金/镀锌钢支架是没问题的,而使用镀锌螺钉连接不锈钢支架是不被允许的,使用铝合金铆钉铆接不锈钢支架也是不被允许的。

 

02

单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01

钢的电化学腐蚀原理

      无表面防护的碳钢,在户外也会被腐蚀,如同开篇的铁门照片。这是因为钢中的铁和碳化物(或其他杂质)在潮湿环境中形成为微小的原电池。铁作为阳极失去电子而被腐蚀。

     

      不锈钢就是因为含有铬元素,提高了Fe-Cr的电极电位,达到防锈效果。当Cr含量超过12%时,Fe-Cr的电极电位剧烈升高,当Cr含量超过12.7%时,可使钢形成单一的铁素体组织。另外,Cr在大气环境中易钝化,生成致密的Cr2O3氧化膜,进一步提高了钢的耐腐蚀能力,所以不锈钢的Cr含量通常≥13%。

     


02

晶间腐蚀与防护

      相反地,不锈钢中碳含量较低,通常为0.1%-0.2%(工具不锈钢除外),因为碳质量分数增加会增加阴极相碳化物的含量,而且C会与Cr形成碳化铬在晶界析出,导致晶界周围严重贫铬而出现晶界腐蚀。

     

      晶间腐蚀是局部腐蚀的一种。沿着金属晶粒间的分界面向内部扩展的腐蚀。主要由于晶粒表面和内部间化学成分的差异以及晶界杂质或内应力的存在。晶间腐蚀破坏晶粒间的结合,大大降低金属的机械强度。而且腐蚀发生后金属的表面仍保持一定的金属光泽,看不出被破坏的迹象,但晶粒间结合力显著减弱,力学性能恶化,不能经受敲击,所以是一种很危险的腐蚀。通常出现于黄铜、硬铝合金和一些不锈钢、镍基合金中。不锈钢焊缝的晶间腐蚀是化学工业的一个重大问题。

     

      不锈钢通过采用固溶处理,加热到1050—1150℃使碳化铬完全溶解,水冷后等到单相组织,提高不锈钢的抗腐蚀能力。比如用作手术刀具的9Cr18,用作量具的4Cr13等,用作化工容器管道的302/304等等。

 

03

总结

钢材的锈蚀通常为电化学腐蚀,而铝合金、不锈钢、青铜合金等由于表面会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有较强的防锈性能。当两种不同活泼性质的金属接触时,会加速对阳极材料的电化学腐蚀,特别应避免小件阳极活泼材料与大件阴极材料接触,比如用铝铆钉连接不锈钢/钛合金/铜合金,用镀锌螺钉连接不锈钢/钛合金/铜合金等。相反地,用小件阴极材料与大件阳极材料连接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能保护小件阴极材料,比如用不锈钢螺钉连接铝合金/镀锌板,用铜铆钉铆接铝合金/镀锌板等待操作。

抛砖引玉,若有错误,欢迎指正。

     
      

参考资料

【1】《光伏支架的宿命: 腐蚀 | 铝边框、铝支架、镀锌支架,他们与不锈钢之间的“接触腐蚀”》——小树洞谈光伏支架

【2】《什么是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晶间腐蚀?》——建造师备考小组组长

【3】《镀锌钢与铝结合的(双金属)电化学腐蚀风险分析报告》

【4】《工程材料》——朱张校       


-END-

   

    文案 | 图惜

图片 | 网络



来源:CAE中学生
化学电子海洋材料管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09
最近编辑:7天前
CAE无剑
硕士 | 仿真工程师 CAE中学生
获赞 740粉丝 1661文章 291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WB技术展示案例28:摩擦搅拌焊接(FSW)模拟

1.案例描述摩擦搅拌焊接(FSW)是一种无需填充材料的固态焊接技术。该技术通过圆柱形旋转工具压入刚性固定的工件,并沿待焊接接头移动进行焊接。当工具沿接头平移时,工具肩部与工件之间的摩擦会生成热量,同时工件材料的塑性变形也会产生额外热量。这些热量导致工件材料发生热软化。工具的平移使软化后的材料从工具前端向后端流动并重新固结。随着冷却过程的进行,两块板材之间形成连续的固态焊接接头。焊接过程中无熔融现象,最高温度始终低于被焊金属的固相线温度。与传统焊接技术相比,FSW具有显著优势,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造船工业。在FSW过程中,热力学行为与力学行为相互耦合。由于温度场会影响应力分布,本例采用完全热力耦合模型。该模型由具备结构自由度与热自由度的耦合场实体单元构成,包含两块矩形钢板和一个圆柱形工具。模型中所有必要的力学与热边界条件均已施加。仿真过程分为三个载荷步,分别对应焊接的插入阶段(plunge)、停留阶段(dwell)和平移阶段(traverse)。工具与工件的摩擦接触导致界面温度升高。当焊缝线区域的温度达到工件材料熔点的70%至90%时,通常可完成FSW焊接。计算结果显示,摩擦生热与塑性生热中,工具肩部与工件的摩擦是主要热源。在板材接触界面设置“结合温度”以模拟工具后方焊接行为:当接触表面温度超过该温度时,接触状态将切换为绑定状态。本示例中使用的模型是针对304L不锈钢FSW开发的热力耦合模型的简化版本。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WELDSIM,提出了非线性热学及热力耦合模拟方法。首先通过移动热源建立了热传递问题的理论模型,随后基于热分析输出的瞬态温度结果,通过三维弹塑性热力耦合模拟确定了焊接板的残余应力。本案例对模型进行了缩小比例的直接热力耦合分析。与原模型采用移动热源不同,本模拟通过旋转并平移的工具实现更真实的焊接过程。模型中忽略工具探针(tool pin)的影响——探针处产生的热量仅占总热量的约2%,因此可忽略不计。该模拟使用圆柱形工具焊接两块304L不锈钢板(工件),如下图所示。FSW工艺通常要求工具材料硬度高于被焊工件材料。过去,FSW主要应用于铝等软质工件材料。随着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等超硬材料工具的发展,该工艺已可应用于不锈钢等高温材料。本案例采用圆柱形PCBN工具建模。平行于焊缝线的工件两侧在所有方向上施加约束,以模拟夹持端状态。工件底面在垂直(z)方向施加约束,模拟底部支撑。模型中所有表面均考虑热损失。所有边界条件均沿焊缝中心线对称分布。模拟过程分为三个载荷步,分别对应FSW工艺的插入阶段(plunge)、停留阶段(dwell)和平移阶段(traverse)。2.模型及创建分析模块创建Coupled Field Transient分析模块选用两块矩形板材(与参考模型中使用的类似)作为工件。为缩短仿真时间,已对尺寸进行了缩小。板材尺寸为3英寸×1.25 英寸×0.125英(76.2毫米×31.75毫米×3.18毫米)。工件肩部直径为 0.6 英寸(15.24毫米)。板材厚度与参考模型保持一致,但长度和宽度有所缩减。缩减板材宽度的原因是远离焊缝线的区域受焊接过程影响较小,本示例主要关注焊缝线附近区域的产热与温升。3.材料参数精确的温度计算对搅拌摩擦焊(FSW)过程至关重要,因为焊缝中产生的应力和应变与温度密切相关。304钢板的温度依赖性热学特性(如热导率、比热容和密度)会随温度变化。而杨氏模量和热膨胀系数等机械性能,由于文献数据有限,在分析中被视为恒定值。假设材料的塑性变形遵循米塞斯屈服准则,并采用关联流动法则和加工硬化规则。因此,选择了一种双线性各向同性硬化模型(TB,BISO)。为了焊接如304L不锈钢这类高温材料,需使用硬质材料制成的工具。由于PCBN(多晶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适用于此类工艺,因此选用了圆柱形PCBN工具。下表所列PCBN工具的材料属性引自参考文献。4.接触两块板直接设置摩擦,摩擦系数为0,detection method选择Nodal-Dual Shape Function Projection,热阻为2W/mm2℃,具体设置如图插入命令流rmodif,cid,35,900工件和两块板之间设置摩擦,摩擦系数为0,behavior选择asymmetric,热阻为1e5W/mm2℃插入命令流tb,fric,cid,1,1,isotbfield,temp,25tbdata,1,0.3tbfield,temp,200tbdata,1,0.3tbfield,temp,400tbdata,1,0.3tbfield,temp,600tbdata,1,0.23tbfield,temp,800tbdata,1,0.23tbfield,temp,1000tbdata,1,0.15rmodif,cid,9,500e6rmodif,cid,15,1rmodif,cid,18,0.95keyopt,cid,5,3keyopt,cid,9,15.Mesh添加method,选择sweep,选择两块板添加size,选择两块板两侧8个边,设置22份,其余设置如图添加size,选择工件上端边,设置32份添加method,选择multizone,其余设置如图6.边界条件仿真分3个载荷步进行。6.1 Analysis Setting3个载荷步的具体设置具体如下:6.2 工况设置添加Physics Region,选择所有体添加Plastic Heating,Plastic Work Fraction设置为0.7添加Displacement,选择两块板底部两个面,X,Y轴自由,Z轴设置0.添加Displacement,选择两块板两侧上下6个面,X,Y,Z轴设置0.添加Remote Displacement,选择工件上表面,X,Y的平移和转动都设置0,Z轴载荷步1,2,3都设置-7.95e-004,Z方向转动载荷步2设置2700,载荷步3设置10800。添加Convection,选择工件的所有面,film coefficient设置3e-5,温度设置为25。添加Convection,选择两块板上面的所有面,film coefficient设置3e-5,温度设置为25。添加Convection,选择两块板下面的面,film coefficient设置3e-5,温度设置为25。插入命令流/SOLUtintp,ic,all,temp,25cnvtol,heat,,,,,,,,kbc,0插入命令流outres,eraseoutres,all,10cnvtol,heat,,,,,,,,插入命令流outres,eraseoutres,all,10cnvtol,heat,,,,,,,,7.查看结果等效塑性应变动画小结若要进行类似的搅拌摩擦焊(FSW)分析,请参考以下提示与建议:耦合场分析的必要性FSW是结构-热耦合过程。温度场影响整个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而结构变形产生的热量也会影响温度场。对此类过程建议采用直接耦合方法,即通过单一分析使用包含所有必要自由度的耦合场单元(如SOLID225)。直接耦合适用于强耦合物理场或高度非线性的场景。 非线性瞬态分析选择若需研究瞬态温度和瞬态传热,推荐采用非线性瞬态分析。 动态效应控制需控制不同物理场的动态效应。例如,本例中因结构自由度动态效应不显著,已将其禁用。 分步加载策略将求解过程分为三个加载步骤,有助于理解物理机制并优化求解。 接触热传导设置两板材间的接触需近乎完美以确保温度连续性。为实现理想热接触,应在工件间指定高热接触传导系数(TCC)。高TCC系数可保证界面温度连续。 非线性求解设置因问题具有非线性特性,需合理配置求解参数。建议调整以下分析控制参数以确保收敛:LNSRCH(线性搜索),CUTCONTROL(载荷步控制),KBC(载荷步类型),NEQIT(平衡迭代次数),NROPT(牛顿-拉夫森选项),AUTOTS(自动时间步长),通过上述设置,可有效平衡计算精度与效率,确保仿真结果的可靠性。 第二、三加载步骤的收敛性挑战在第二加载步骤中,工具的压入深度(uz)、转速(rotz)及时间步长对收敛至关重要。若转速超过60 RPM,建议采用极小的仿真时间步长以改善收敛性。 对称网格的优选策略为精确捕捉输出结果及其对工件的影响,建议沿焊缝线采用对称网格。工件与工具均推荐使用低阶六面体网格(Hex Mesh),既可维持对称性,又能避免仿真中温度出现非物理负值。 网格划分的平衡优化厚度方向至少需划分两层单元。 焊缝区域采用精细的扫掠网格以提高精度,但过度细化会增加计算耗时。 工具侧处理无需过度细化网格。为减少计算时间,可将工具设为刚体(无温度自由度)。 通过上述策略,可在计算效率与结果精度之间实现有效平衡。来源:CAE中学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