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现代工程设计中,振动问题无处不在,从航空航天到汽车电子,从大型机械到精密仪器,结构动力学分析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振动载荷,你是否也曾被“谐响应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这两个概念搞得一头雾水?
上一篇文章汽车电驱动系统ANSYS仿真进阶-从模型处理到NVH分析的实战指南主要讲述了电驱动系统仿真需求和核心技术路径。本文将为大家带来一篇深度解析,彻底梳理谐响应分析与随机振动分析的核心原理、典型应用、以及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本质区别。
一说到振动分析,目前主流推荐的软件有ANSYS、ABAQUS、Nastran,ANSYS以其强大的多物理场耦合能力,广泛的行业应用和用户基础、丰富的知识资源在国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也是后续带大家做振动分析的主要软件,具体而言有如下优势:
集成化的仿真平台 (ANSYS Workbench):供了一个高度集成的环境,可以轻松地从几何建模、网格划分、材料定义、边界条件设置,到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
强大的求解器与计算能力:ANSYS 拥有经过验证的、业界领先的有限元求解器,能够处理复杂的结构模型和载荷条件,提供高精度和可靠的仿真结果。
灵活的阻尼模型:支持多种阻尼定义方式,如瑞利阻尼、模态阻尼比、结构阻尼等,阻尼设置会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影响相当之大,多种阻尼模型对于准确模拟实际结构的能量耗散非常重要!
疲劳寿命预测集成:ANSYS 可以与疲劳分析模块(如ANSYS nCode DesignLife 或 ANSYS Mechanical 中的疲劳工具)无缝集成,进行随机振动疲劳寿命预测,来进一步评估产品在真实随机环境下的耐久性。
振动是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振动分析便是通过理论、实验或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物体振动的规律、成因及影响的技术手段。它如同 “解码振动的语言”,帮助人们理解机械运转时的震颤、建筑受风后的摇晃等现象背后的力学本质。
振动分析的主要内容涵盖多个层面:既包括对振动系统的固有特性研究,如固有频率、振型等 “基因密码”;也涉及系统在外部激励下的响应分析,比如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同时还会探究振动的来源与传递路径,为减少有害振动、利用有益振动提供依据。
在振动分析的具体方法中,谐响分析与随机振动分析各有侧重。谐响分析专注于处理周期性的确定性激励,就像给系统 “播放固定节奏的音乐”,通过计算其在不同频率下的稳态响应,常用于解决如旋转机械因不平衡引发的周期性振动问题;而随机振动分析则针对无规则的随机激励,如同应对 “杂乱无章的噪音”,它通过统计规律描述振动响应,更适合分析车辆行驶在颠簸路面、结构承受阵风荷载等复杂场景。两者如同振动分析领域的 “两把钥匙”,分别打开不同类型振动问题的大门。
谐响应分析VS随机振动分析
1、复杂模型处理:电驱动系统包含差速器、减速器齿轮组、电机等精密部件,几何结构复杂,直接进行仿真分析不仅会占用大量计算资源,还可能因细节冗余影响结果准确性。高效的模型处理是仿真成功的第一步,关键技巧包括:
在满足仿真目标的前提下,平衡模型精度与计算效率。例如,进行模态分析时可适当简化细小凸台,而进行疲劳分析时则需保留应力集中区域的几何特征。
2、扫频与定频振动分析:在齿轮啮合分析中,通过建立接触对、设置比例阻尼与激励载荷,模拟不同频率下的动态响应。例如,在10-1000Hz 扫频范围内,识别齿轮共振点,为齿形修形提供依据。
3、随机振动分析:基于路面谱的PSD(功率谱密度)拟合技术,可模拟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随机激励。通过模态参数识别与参与质量校核,评估壳体在随机载荷下的疲劳风险。
疲劳寿命云图
为了帮助工程师和理工科学子快速掌握系统掌握ANSYS Workbench在电驱动系统仿真中的核心技术与高级应用,近日,我在仿真秀官网原创首发了视频课程《汽车电驱动系统ANSYS仿真高级实战》。本课程通过大量实战案例,系统讲解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分析方法,帮助学员掌握国标合规仿真、复杂模型处理、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等核心技能。
详解刚度挠度过盈振动噪声热流固耦合仿真过程,从复杂模型的高效简化、复杂结构网格划分,到刚度、临界转速、挠度、过盈配合等结构性能的精确分析;再到扫频/定频振动、随机振动、振动声学耦合(NVH)等动力学与声学问题的深入解析,直至疲劳寿命预测,课程内容覆盖电驱动系统仿真全流程。
我还为学员提供VIP群答疑、持续加餐内容、和行业相关学习资料。订阅享受仿真人才库高新内推就业、奖学金、学完此课程,推荐学习者报名参加工信部教考中心认证的—工程仿真技术(CAE分析职业能力登记评价证书)。
可回放,发票,奖学金、加餐
提供vip群答疑和模型下载
扫码立即试看
与作者或仿真秀开展技术咨询
以下是课程内容及安排:
第0讲:课程概述及安排(上/下):介绍课程整体框架、学习路径及实战案例规划,说明电驱动系统仿真的行业价值与应用场景。
第1讲:复杂模型处理:差速器复杂模型分类与精准简化策略,讲解差速器几何模型的分类方法,针对关键结构与非关键区域制定差异化简化策略。
第2讲:复杂模型处理:减速器齿轮组高效模型简化方法及实战,通过实战案例演示减速器齿轮组的模型简化流程,包括冗余特征去除、关键尺寸保留等技巧。
第3讲:复杂模型处理:减速器齿轮啮合齿形修正及复杂结构批量几何处理,重点讲解齿轮啮合区域齿形修正技术,以及多组件复杂结构的批量几何处理方法。
第4讲:复杂模型处理:电机模型高精度处理及关键简化方案,分析电机定子、转子等核心部件的模型特征,制定高精度与简化兼顾的处理方案
第5讲:材料与网格:复杂电驱动模型材料赋予与高质量网格划分,讲解电驱动系统关键材料属性定义方法,以及复杂结构的高质量网格划分技巧(如六面体网格、边界层网格。
第6讲:刚度分析:多方向轴承座载荷仿真与电机刚度精确分析,模拟轴承座在多方向载荷下的受力状态,深入分析电机整体刚度特性。
第7讲:刚度分析:复杂模型螺栓预紧快速批量处理方法及网格划分,介绍螺栓预紧力的批量施加技术,以及螺栓连接区域的网格划分要点。
第8讲:刚度分析:基于螺栓连接的电驱动系统多刚度耦合分析与性能评估,结合螺栓连接特性,进行电驱动系统多部件刚度耦合分析,评估整体结构性能。
第9讲:临界转速共振计算及评估:轴承单元建立、临界转速精确计算与共振风险评估,讲解轴承单元建模方法,精确计算电机轴等关键部件的临界转速,评估共振风险 。
第10讲:挠度分析:电机轴挠度精确分析、简支梁行为模拟、轴承单元与通用连接副注意事项,深入分析电机轴的挠度特性,模拟简支梁行为,明确轴承单元与连接副的设置要点。
第11讲:过盈配合分析:电机轴过盈配合分析、最佳过盈量寻优方案与力矩传递性能评估。仿真电机轴与转子的过盈配合过程,优化过盈量参数,评估力矩传递效率。
第12讲:扫频振动分析:电驱动系统齿轮啮合接触关系快速建立方法、比例阻尼及激励载荷高级设置(上),重点讲解齿轮啮合接触对的快速建立技术,以及比例阻尼的设置原理 。
第13讲:扫频振动分析:电驱动系统齿轮啮合接触关系快速建立方法、比例阻尼及激励载荷高级设置(下),深入讲解激励载荷的高级定义方法,包括载荷时域/频域转换与分布设置。
第14讲:扫频振动分析:电驱动系统动态响应评估与结果深度解析,学习扫频振动下的动态响应指标(如位移、应力、加速度)分析方法,解读仿真结果的工程意义
第15讲:定频振动分析:定频振动响应中的频率选取、模态振型分析、阻尼特性与激励频率响应影响评估,讲解定频振动的频率选取原则,分析模态振型与阻尼对响应的影响规律。
第16讲:振动声学耦合:电驱动系统NVH谐波声学仿真、声振传递路径分析、噪声辐射评估与谐波噪声抑制策略,开展NVH谐波声学仿真,分析声振传递路径,评估噪声辐射水平,提出抑制方案 。
第17讲:随机振动分析:PSD谱拟合方法与激励定义、模态参数识别与参与质量校核、关键响应点分析与振动特性解析,学习PSD谱的拟合技术与随机激励定义方法,结合模态参数识别评估关键部位的振动响应。
第18讲:疲劳寿命预测:复杂工况下电驱动系统疲劳寿命验证与关键结构件疲劳损伤累积分析,基于多工况载荷谱,仿真关键结构件的疲劳损伤累积过程,预测疲劳寿命。
来源:仿真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