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6种方法获取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总有一款适合你!

5天前浏览10


滤波器,有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等多种。比如低通滤波器,顾名思义,就是只允许低于某个频率的信号通过。而带通滤波器,是需要在某个频段范围内的信号才允许通过。可是,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个频率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

   

一道问题


   

   

照例,先抛出一道问题:拿到一个滤波器,如何获取到该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最简单的方法,从哪里买的,直接问谁提供呗。比如某宝买的,就问某宝卖家提供。可是当我们不知道来源时,如果利用手边的设备来获取到这个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呢?

今天共计介绍了6种方法,尤其是第5种和第6种,估计很多同学都满足条件。

   

方法1: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来获取


   

   

假如你的手边正好有一台矢量网络分析仪(VNA),那这个问题基本就不是个事儿。


我们可以通过VNA来测试滤波器的S21(插入损耗)来获取滤波器的频率响应,进而可以轻松得知带通滤波器左右两侧的-3dB值,带宽也就知道了。


因为有VNA的原因,所以上述过程看起来非常简单、便捷。然而,当你手边没有VNA,那我们又该如何呢?

   

方法2:利用信号源+频谱仪来获取


   

   

频谱仪,可以接收信号并将其在频域内的表现展示出来。这点,搞硬件的同学必然不陌生。而信号源,可以输出不同频率的不同幅值的不同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脉冲等等)。


固定频率的正弦波在频域内的表现为一个大单根。我们可以通过将已知幅值的正弦波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以扫频的方式输入到滤波器,采集滤波器输出端的正弦波信号的频率和幅值,依次来获取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测试的环境搭建,如下图所示。信号源的通道输出负载调整为50Ω,ch1和ch2设置为跟随模式,ch1接入频谱仪,ch2接入示波器。


①将信号源的ch1直接接入频谱仪。信号源输出正弦波,幅值为-12dBm,扫频模式,扫频范围9~12MHz。这个扫频范围可以通过提前试探,了解滤波器大概的频率范围。

频谱仪的迹线1,设置为最大值保持。设置合适的RBW和SPAN,已便显示整个频谱。经过多个循环的扫频,获得迹线1:信号源ch1的信号频谱。

信号源的ch2可以接入示波器,用于观察时域的扫频波形,作参考。

②将信号源的ch1先接入滤波器的input,将滤波器的ouput接入频谱仪。打开频谱仪的迹线2,同样设置为最大值保持。保持相同的RBW和SPAN。经过多个循环的扫频,获得迹线2:滤波器output的信号频谱。具体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蓝色迹线为信号源输出到滤波器的扫频信号频谱,扫频范围为9~12MHz,幅值为恒定的-12dBm;黄色迹线为滤波器输出信号的频谱。


如上图所示,将蓝色迹线和黄色迹线做相减的运算,得出绿色迹线。该迹线,即为带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曲线。从光标处可以看出,在f=10.65MHz时,插入损耗为12.86dB。粗略估算,-3dB的带宽约为190kHz。带外的插入损耗最大可以超过80dB。

   

方法3:利用示波器+信号源来获取


   

   

如果VNA和频谱仪都没有,不急,咱们还有第3种方法,通过示波器和信号源来获取滤波器的频率响应。这里需要示波器支持绘制伯德图

在方法2中,我们只是用示波器来观察时域波形,其实没有示波器也不影响。在方法3中,示波器就是主角,不可或缺。


来源:硬件微讲堂
科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09
最近编辑:5天前
硬件微讲堂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32粉丝 48文章 12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ESD放电模型:HBM&IEC61000-4-2&ISO10605差异对比

大家好,我是硬件微讲堂。这是我第114篇原创文章。上周在公 众号上提了一个问题,有不少同学在评论区参与讨论,感谢各位的积极参与。同学们的真知灼见,已经把问题的重点说出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01 一道问题 照例,先抛出一道问题:为什么芯片标称可以支持到8kV,但实际产品做ESD测试,却扛不住8kV?这个问题,可浅可深。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对静电测试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是没接触过的,可能会一脸懵。 02 ESD相关标准的差异 ESD标准分器件级和系统级。网上关于这部分的文章很多,小编这里就不展开介绍,简明扼要,提一下。器件级ESD标准主要参考JEDEC,主要有HBM(Human Body Model)、MM(Machine Model)、CDM(Charged Device Model)三种模式。系统级ESD标准主要有IEC61000-4-2和ISO10605。小编整理了不同标准间的主要差异,具体如下:在上图的基础上,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放电模型。不同放电模型在储能电容、放电电阻、峰值电流等参数存在差异。以IEC6100-4-2标准为例,其中有明确定义ESD放电模型以及模型中各参数的范围,如下图所示:Cd+Cs:储能电容,模拟人体电容;Rd:放电电阻 。在JEDEC的HBM模型下,储能电容取值为100pf,放电电阻取值为1.5kΩ。而在IEC61000-4-2中,储能电容取值为150pf,放电电阻取值为330Ω。可到了ISO10605中,又变了!!!ISO10605标准中定义的ESD储能电容和放电电阻取值如下,共有4种:150pf/330Ω,150pf/2kΩ,330pf/330Ω,330pf/2kΩ,分别针对汽车上不同的应用场景。不仅如此,测量的电压也有区别。IEC61000-4-2只定义了2kV~15kV,其中接触放电是2kV~8kV,空气放电是2kV~15kV。而ISO10605是定义了2kV~25kV,其中接触放电还是2kV~8kV,而空气变成了2kV~25kV。说明汽车场景对ESD的要求等级更高。下图为IEC61000-4-2的ESD电压范围。鉴于各个标准的差异项比较多,为了方便同学学习,小编已经默默把关键差异点整理出来,直接看下表即可,重点都在这里了!(敲黑板!!!)PS:峰值电流一定是在某个电压条件下。因此提到峰值电流,需要明确对应的电压条件。上表只是列出了在某电压下对应的峰值电流,并不代表全电压范围的最大峰值电流。 03 关注ESD的峰值电流 仔细看上表最右边一列的峰值电流,发现:①HBM模式在8kV时,峰值电流为5.33A;②IEC61000-4-2在8kV时,峰值电流为30A;③ISO10605的330pf/330Ω时,峰值电流为30A;我们再看下电流的波形,同样是8kV,差异挺大!(图片来自网页链接:https://www.esdguns.com/images/Human-Body-Model-vs-IEC-61000-4-2.pdf)聊到这里,又产生一个新问题,峰值电流怎么出来的呢?下图为IEC61000-4-2标准中给出的电流计算公式,是由两个函数曲线叠加生产。看着公式很复杂,实际计算起来一点也不简单!说实话,上面的一堆公式,小编也不太会。那有没有简单粗暴的估算方式呢?注意这里只是“估算”。小编没有找到直接的说明材料,索性咨询下AI,给出的答复如下。针对上述答复的正确性,小编不做评判,各位同学也请抱着辩证的态度来看。以HBM的150pf/1.5kΩ为例,峰值电流Ip可以近似估算为:再以ISO10605的330pf/330Ω为例,峰值电流Ip可以近似估算为:实际测量值更高(~30 A),因放电回路的寄生电感会导致电流振荡。当再追问到“ISO10605使用330pf 2000Ω的模型,打8kV,峰值电流是多少”时,给出的答复峰值电流为4~6A。这里应该是和ISO10605标准有出入的,因为在ISO10605里面有给出330pf/150pf,2000Ω,5kV的电流曲线,峰值电流在18A左右,如下图。 04 再看Datasheet 说到这里,再回头看文章开头的问题:芯片标称可以支持到8kV,但实际产品做ESD测试,却扛不住8kV?如上图,芯片规格上标称支持8kV,实际规格书上写的很清楚是HBM模式(100pf/1.5kΩ)下,可以支持到8kV,此时所承受的峰值电流只有5.33A。而如果实际产品做ESD测试,是按照系统级进行测试,150pf/330Ω,在8kV时,峰值电流达到30A。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明显看出Ipk-HBM和Ipk-IEC总是相差5.6倍。(图片来自网页链接:https://www.renesas.cn/zh/document/oth/tb505-understanding-difference-between-hbm-and-iec-61000-4-2-esd-immunity?language=en)从上图中可以看出,8kV HBM模式的8kV峰值电流是5.33A,而IEC61000-4-2的2kV峰值电流是7.5A。这样HBM-8kV的芯片可能因为2kV的IEC模型ESD脉冲而击穿损坏。由此,我们再看文章开头规格书的截图,其实已经说明了芯片虽然HBM能支持到8kV,但所能达到的ISO10605 ESD等级是6kV。如果非要按照ISO10605 8kV去打ESD,那就必须要外加ESD防护器件,否则肯定会出问题!因此,切记不能将HBM的ESD等级和IEC61000-4-2或ISO10605的ESD等级混淆! 05 总 结 先聊到这里,梳理下今天讨论的内容:①简单介绍了不同ESD标准的差异项;②重点说明了不同ESD标准下峰值电流差异;③简述峰值电流的计算和估算(请辩证来看);④回复文章开头问题,区分HBM-IEC-ISO的ESD等级;参考文档:《IEC61000-4-2-2008》《ISO 10605-2008》(汽车电子防静电_英文版)《ISO 10605 道路车辆静电放电所产生电气干扰的测试方法》《Human-Body-Model-vs-IEC-61000-4-2.pdf》《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BM and IEC 61000-4-2 ESD Immunity》《系统级 ESD 电路保护设计考虑因素》来源:硬件微讲堂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