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绍过非线性分析,包括材料、几何与接触非线性,
今天就几何非线性着重说一下,对于几何非线性分析有两种基本描述方法,Total Lagrange(TL)和Updated Lagrange(UL)方法是两种主要拉格朗日框架。它们的核心区别在于参考构型的选择,这直接影响了应变、应力度量和平衡方程的数学形式。
参考构型用“人话”来说就是你的变形、应变是基于哪个形状定义的?是初始时刻的呢?还是 时刻的呢?
以下从理论公式和实际案例两方面详细说明其差异:
• Total Lagrange(TL)方法
始终以初始未变形构型(时间 )为参考。所有物理量(如应变、应力)均映射到初始构型上描述。
关键公式:
• 应变度量:Green-Lagrange应变张量
其中 为位移, 为初始坐标, 后续大写 普遍表示未变形的形体 位置坐标,也就是对应于 时刻。
• 应力度量:第二类Piola-Kirchhoff应力张量 ,与Green应变共轭。
• Updated Lagrange(UL)方法
以上一增量步的变形后构型(时间 )为参考。物理量在每个增量步更新到最新构型。
关键公式:
• 应变度量:Almansi应变张量(或增量形式的对数应变)
其中 为增量位移, 为当前坐标,所以这里可以看到与上述UL中应变表达的不同,首先是基于增量位移,其次参考构型是变化的是上一步变形后的构型。
• 应力度量:Cauchy应力张量 \sigma ,直接描述当前应力状态。
• TL方法的平衡方程:
积分域为初始体积 ,需处理几何非线性项(如位移二次导数)。
• UL方法的平衡方程:
积分域为当前体积 ,几何非线性通过构型更新隐式处理。
• TL方法:
应力通过材料本构模型直接更新为第二类Piola-Kirchhoff应力:
其中 是弹性张量。
• UL方法:
先计算Cauchy应力增量,再通过旋转张量更新:
为旋转张量, 为Almansi应变增量。
很多教材与论文都会探讨这两者的收敛性是效率的,然而事实上是这东西跟谁编程,怎么写代码关系非常大。我只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总会失去一些东西,常规上来说可以做如下总结
• TL方法:因初始构型固定,Newton-Raphson迭代易因大旋转步发散,如果对于变形没有那么大,没有接触的材料非线性+结合非线性是比较适合的
• UL方法:构型逐步更新,Jacobian矩阵条件数更低,迭代更稳定,又由于每步都更新构型,对于接触分析比较适合
两种方法本质是同一物理规律的不同数学描述:TL更适合材料非线性主导问题(y由于不用更新构型),UL更擅长几何非线性与接触耦合场景(因为接触你反正无论如何都得更新构型,虽然正常教科书上绝对不会说是这个理由)。实际应用中(如Abaqus/ANSYS)常混合使用,例如UL处理接触边界,TL处理材料本构。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TL的代码流程,大家可以以此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