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性弹塑性模型将材料的力学行为分为两个阶段:
1、弹性阶段
/2、塑性阶段

双线性弹塑性模型的核心参数包括:
参数 | 物理意义 | 典型取值范围(钢材) |
弹性模量E | 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应力 - 应变曲线弹性段斜率)。 | 200~210GPa (如Q235 钢:206 GPa) |
屈服强度σy | 材料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的临界应力。 | 235~500MPa(如 Q235 钢:235 MPa,Q345 钢:345 MPa) |
切线模量Et | 塑性阶段应力 - 应变曲线的斜率,反映材料加工硬化能力。 | 0~0.1E(理想弹塑性模型Et=0,硬化材料Et≈0.01E) |
泊松比ν | 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弹性阶段适用,塑性阶段需修正)。 | 0.25~0.3(钢材通常取 0.3) |
1. 优点
计算效率高:
参数易获取:
适用性广:
2. 局限性
无法描述复杂硬化行为:
忽略应变率效应:
未考虑温度影响:
3. 适用场景
不同 CAE 软件中双线性弹塑性模型的实现方式略有差异,但核心参数一致。以下以 Abaqus 和 ANSYS 为例说明:
1. Abaqus 中的设置
1)在 Abaqus 中,双线性弹塑性模型通过定义材料的弹性模量(Elastic)和塑性应力 - 应变数据(Plastic)实现:
*Material, name=Steel
*Elastic
210000, 0.3 // 弹性模量210 GPa,泊松比0.3
*Plastic
235, 0 // 屈服强度235 MPa,对应塑性应变为0
355, 0.05 // 塑性阶段:应力355 MPa时,塑性应变0.05(总应变=0.05+235/210000≈0.0511)
2. ANSYS 中的设置
在 ANSYS 中,通过 TB 命令定义双线性等向强化(BISO)模型:
plaintext
MP,EX,1,210E3 ! 弹性模量210 GPa
MP,PRXY,1,0.3 ! 泊松比0.3
TB,BISO,1,1,2 ! 双线性等向强化模型
TBDATA,1,235 ! 屈服强度235 MPa
TBDATA,2,2100 ! 切线模量2.1 GPa(约为E的1%)
双线性弹塑性模型的准确性取决于参数的合理性,通常通过以下步骤校准:
材料试验:
曲线拟合:
仿真验证:
双线性弹塑性模型是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非线性模型之一,通过简化应力 - 应变关系为两段线性,既能捕捉材料的主要力学特性(弹性、屈服、硬化),又保持了计算效率。其核心在于合理确定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切线模量三个参数,通常需结合材料试验数据进行校准。该模型适用于金属材料在中等载荷下的塑性变形分析,广泛应用于结构工程、机械制造、汽车工业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