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超八成“预喜”!23家锂电领域上市公司2025上半年业绩抢先看!

1天前浏览4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07月12日 星期六


2025年,尽管电池新能源行业内竞争白热化态势持续,但上市公司陆续发布的业绩预告却传递出积极信号。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11日,沪深两市已披露业绩预告的23家锂电概念相关上市公司中,超八成企业净利润预计实现同比增长,业绩“预喜”成为主旋律。

电池原材料

这背后,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增长、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以及海外出口持续旺盛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共振,驱动优质企业即使在激烈角逐中依然能跑出加速度,率先迎来盈利的强劲复苏。

超八成“预喜”!23家锂电领域上市公司2025上半年业绩抢先看

中国动力(600482)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亿元至11.5亿元,同比增加68.28%至141.90%。上半年,公司船舶行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主要产品船用低速发动机的价格增长,毛利率提升。公司深入贯彻“成本工程”,聚焦三项费用压控,持续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利润同比提升。

宗申动力(001696)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9亿元至5.64亿元,比上年同期的2.82亿元增长70%至100%。上半年,公司通用机械业务和摩托车发动机业务规模增长,以及公司投资联营企业收益提升,公司整体业绩实现同比增长。

普利特(002324)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亿元至2.4亿元,同比增长38.88%至66.65%。上半年,公司改性材料业务继续增长;新能源业务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同时公司钠离子电池和半固态电池产品出货增加,对公司半年度业绩起到积极作用。

远东股份(600869)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元至2.0亿元,增长192.49%至254.14%。公司表示,在智能电池领域,远东股份聚焦高端、布局海外、加速减亏。2025年上半年获千万元以上订单9.72亿元。储能端,大储、工商业和户储持续增长,获“储能电池 系统榜单TOP10”;圆柱电芯,全系通过3C认证,并获得UL、IEC等国际认证,高容产品持续增长,加速固态/钠离子电池研发布局,为长期发展储备技术动能。铜箔聚焦高端产品和客户,持续减亏。

上海洗霸(603200)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900万元至1.18亿元,同比增加136.47%至181.85%;主要受非经常性收益增加的影响。上半年,公司转让控股子公司山东复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权确认的投资收益为1927万元;公司丧失对控股子公司山东复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控制权后,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确认的投资收益约为10259 万元。

豪鹏科技(001283)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6.80亿元至28.00亿元,同比增长15.72%至20.90%;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90亿元至1.02亿元,同比增长228.03%至271.77%。豪鹏科技表示,上半年公司以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为支点,持续深化与头部战略大客户的合作,加速高价值市场份额渗透,推动核心业务出货量稳步提升,从源头有效保障了营业收入的高质量增长。同时,在AI+端侧硬件加速渗透的产业浪潮中,豪鹏科技“All in AI”的前瞻性战略布局已逐步进入成果转化期。

华友钴业(603799)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6亿元至28亿元,同比增加55.62%至67.59%。公司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盈利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公司产业一体化经营优势的持续释放、钴价的回升、公司管理变革、降本增效的深入推进。上游资源端印尼华飞项目实现达产超产,华越项目持续稳产高产、成本进一步下降,公司MHP原料自给率进一步提高;下游正极材料业务恢复增长,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公司产业一体化经营优势持续释放。其次,受益于钴价回升,公司钴产品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光华科技(002741)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00万元至5800万元,同比增长375.05%至440.26%。上半年,公司持续加大专用化品板块业务的拓展力度,突破行业重点标杆客户,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扩大公司在化学试剂及PCB化学品领域的领先优势;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工作,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全面提升经营效率,保障公司的稳步发展。

大为股份(002213)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080万元至1320万元,同比下降5.40%至28.82%。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存储+智能终端”两大业务,积极拓展市场份额,但郴州锂电项目仍处于建设投入阶段,管理费用和运营成本较高。

圣泉集团(605589)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91亿元至5.13亿元,同比增加48.19%至54.83%。公司表示,上半年,受益于全球AI算力建设、高频通信及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快速发展,公司先进电子材料及电池材料实现放量增长,公司1000吨/年PPO树脂、1000吨/年多孔碳等先进电子材料及电池材料生产线产能陆续释放,逐步实现满产满销。

尚纬股份(603333)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9亿元,同比下降25%;归母净利润亏损2700万元至35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56.71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100万元至39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50.02万元。公司表示,上半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销售收入下降,导致经营业绩亏损。

巨化股份(600160)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7亿元至21.3亿元,同比增长136%至155%。上半年,公司核心产品氟制冷剂价格持续恢复性上涨,以及公司主要产品产销量稳定增长,导致主营业务毛利上升、利润增长。

石大胜华(603026)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00.00万元至-6,000.00万元,同比减少236.64%至257.66%。公司业绩变动原因主要包括:武汉基地电解液装置产品正处于客户导入阶段,产量未达产,固定费用偏高;上半年甲基叔丁基醚系列产品因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利润降低;二季度氟化锂和氟化锂的原材料碳酸锂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利润降低。

恩捷股份(002812)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8,265.00万元至-10,735.0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公司业绩变动原因主要包括主要产品锂电池隔离膜的毛利率比上年同期有所下滑;公司铝塑膜、干法锂电池隔离膜及部分前瞻性布局的业务板块暂处于亏损状态;同时,公司正在加快推进湿法锂电池隔膜产品各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布局,海外公司的运营费用短期内对业绩造成一定压力;此外,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拟对部分存货计提减值准备,最终金额尚在核定中,该计提将减少当期利润。

英联股份(002846)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0.7亿元至1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5%至16.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00万元至28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0.57%至460.7%。上半年,公司快消品金属包装易开盖板块营收规模稳中有进,经营效益大幅改善。

东阳光(600673)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3亿元至6.63亿元,同比增长157.48%至192.81%。上半年,公司加速在智算中心液冷及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战略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已实现营业收入,初步显现成效,为公司新增长曲线奠定坚实基础。

华工科技(000988)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000万元至95,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43%至52.03%。上半年,公司所聚焦赛道的市场主体业务大幅增长。其中,感知业务紧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创新高和出口增长的机遇,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PTC加热组件、传感器的销售持续增长;智能制造业务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船舶等行业设备更新及智能制造升级,迎来加速发展期,订单增长较快。

华之杰(603400)定位于智能控制行业,主要为锂电电动工具、消费电子领域提供有效的电源管理和动力驱动方面的系统解决方案,结合公司在手订单、历史经营数据,并充分考虑公司预计期间的订单执行、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主要客户未来采购计划,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00万元至8,900万元,同比增长13.92%至19.28%。

海伦哲(300201)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7,800万元至8,8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35%至71.88%。上半年,公司按照经营计划有序开展工作,销售订单稳步增长,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50%左右。

欧克科技(001223)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8亿元至3.98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67.42%至86.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6,800.69万元至7,269.15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51.24%至61.66%。公司表示,上半年公司加大对生活用纸智能装备订单的生产产能,有序开展对前期已公告订单的交付事项;进一步改进生活用纸智能装备的装备性能;加大研发力度、产品推陈出新,推动公司设备业务的继续增长。

新北洋(002376)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70万元至3820万元,同比增长100%至120%。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一是各类物流自动化分拣相关的智能物流装备,销售规模快速提升;二是智能自助终端产品中的智能快递柜、智能售货类产品,继续保持规模化增长;三是新零售综合运营业务,随着点位数量的规模增长和运营效率的提升,收入规模继续保持增长。

楚江新材(002171)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亿元至2.9亿元,同比增长42.35%至72%。公告称,随着公司产品升级及改造项目的陆续投产与达产,公司产销规模、营业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飞荣达(300602)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5亿元至1.7亿元,同比增长103.95%至123.69%。上半年,公司持续强化研发能力,增加研发投入,不断完善和丰富公司产品结构,积极开拓新兴领域市场,深耕产业链上下游,拓宽应用范围,提高公司在手机、计算机、通讯设备及新能源等领域的市场占有率,2025年上半年度营业收入显著增长。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化学电源半导体通用船舶汽车电子新能源材料物流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17
最近编辑:1天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5粉丝 209文章 246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小米YU7还有隐藏彩蛋,把“好料”都用在看不见的地方!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动力电池是新能源车的心脏,每一家车企都会在电池上深入研发。 特斯拉为求4680电池量产耗资数十亿,理想为求5C快充与宁德时代联合投入了上千人。在小米汽车上,对电池的重视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SU7上,小米汽车与宁德时代联合研发的倒置电芯,已经成为行业标杆级产品,连一贯对电池并不关心的消费者都口口相传。 在YU7上,小米的电池安全依旧保持稳定的水准。 6月26日,小米YU7正式上市,新车分为三个版本,标准版售价25.35万,Pro版售价27.99万,Max版售价32.99万。 YU7在电池安全上延续并升级了SU7的标准。 据发布会介绍,YU7的三款车型,搭载的动力电池都升级了SU7 Ultra同款的电池底部「防弹涂层」,还新增了1500MPa防刮底横梁。 其安全标准不仅满足2025年新国标,更在热扩散、涉水等关键试验中表现优异,远超新国标要求,且已通过全面测试认证。 能取得如此优秀成绩,离不开宁德时代的鼎力支持。宁德时代也是小米汽车最重要的电池供应商,双方的合作创造了很多“破纪录”的成绩。 比如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在去年10月首次征战纽北,获得官方认证圈速6:46.874,成为当时纽北全球最快的四门车。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还发文祝贺:“德国纽北赛道是世界汽车最高竞技场,这次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在纽北赛道创造全新的纪录,体现了中国新能源车企业以小米为代表的硬核科技,打破了欧美车企垄断的一个霸主地位。” 在YU7发布会上,小米又创纪录,以6:22.091的成绩再次刷新纪录,相比去年提升了24s,排名位居全球第三。 这两次的测试车,都使用了宁德时代提供的高性能动力电池。 本次YU7发布会上,小米还展示了24小时耐力挑战的记录。这个挑战之前只有两辆车进行过,分别是奔驰CLA纯电版原型车和保时捷Taycan Turbo GT。 这项考验的不仅仅是车辆的极限速度,更是全方位考验整车的动力、续航、充电以及散热情况。尤其是对动力电池提出了最严苛的考验,但使用了宁德时代电池的小米YU7,跑出了3944km的好成绩,除了充电外,试验平均车速达到了210km/h,打破了记录。 不仅如此,在YU7上,小米可能还给消费者留了一个“彩蛋”。 YU7分为三个版本,Max 版搭载宁德时代的5.2C快充麒麟电池,可以做到续航760km。如果想买到宁德时代的电池版本,Max版是首选。 标准版和 Pro 版混装了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分别能实现 835km(后驱)与 770 km(四驱)的续航。 “彩蛋”就在标准版和Pro版本上,这两个版本混装了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但官方宣传却十分低调。 在发布会的PPT中,YU7标准版充电15分钟最长补能里程是465km,Pro版充电15分钟最长补能里程是425km。 行业周知,神行电池作为以支持快充而闻名的磷酸铁锂电池产品,早就证明过自己的实力。在阿维塔、极氪的部分车型中,这款电池的峰值充电倍率可以超过4C。 宁德时代在机场、高铁站为神行电池打造的广告标语是“充电10分钟,神行400公里”。 这也意味着,搭载神行电池的小米YU7车型,可能像SU7隐藏续航一样,也隐藏了充电速度,在实际使用时很可能会比官方数据充的还要快。 神行电池作为行业中的顶尖产品,每一个搭载它的车型都要在宣发之时作为重点,但小米却低调的异常。这可能是小米在消费者中口碑良好的基础,“把好料都用在看不见的地方”。 发布会后,小米也官方宣布,第一个小时大定28.9万台,整个汽车行业的都被YU7的风暴席卷。 这组数字不仅碾压一些新势力全年的总销量,更以每分钟4820张订单的速度,将中国汽车市场“只看性价比”的规则撕得粉碎。 这也揭示了小米成功的原因,用最顶级的供应商,打造最有“价值”的产品,重构消费信任体系,而不是用纯用价格来俘获人心。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