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三菱高速EML封装优化仿真验证

1天前浏览3
今年的OFC,针对高速EML的封装优化,三菱在现场报告中给了一些建议,在减小EA寄生电容的基础上,除了常规的减短打线长度,使用小尺寸薄的substrate外,另外三菱还推荐使用低介电常数的玻璃基板来减小电尺寸,从而抑制或削弱链路中的多重反射。
三菱报告中的make the electrical length longer应该是写反了,介电常数越低,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越快,同样的物理尺寸,对应的时间延迟越小,就相当于减小了电尺寸,所以应该是make the electrical length shorter。
如下图,传统的sub设计都是AIN的,如果要切换为glass(DK=3.8)sub,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glass,另外就是AIN和glass混合基板设计。
由于glass的导热系数很差,无法给EML芯片散热,所以需要给EML正下方的glass打上很多散热过孔。但是glass很脆,且表面不易活化,化学镀金时可能出现覆盖不均或空洞,所以glass打密集过孔的工艺还需要再深入调研下。
综合散热和RF性能来看,还是AIN和glass的混合基板设计比较好,EML仍然贴在高导热系数的AIN上,EA的输入一侧使用小的glass基板,一方面是用来减短EA输入打线长度,另一方就是前面提到的减小电尺寸进而抑制多重反射。


接下来是参考报告中的示意图,建立HFSS 3D + circuit联合仿真的结果分析。
首先建立一个很简单的hybrid sub-mount模型,小的玻璃基板的长度为0.3mm,靠近EML一边存在侧面镀金,50ohm的标准阻抗设计,如下图:
使用的EA寄生参数如下表,Cea = 80fF,从报告中展示的图片来看,这个80fF还算偏大的,现在三菱的EA的结电容已经下降到50fF了,绝对是国际领先水平。
在上面的寄生参数下,COC的仿真带宽为92.5GHz。
其实这里可以做一个思考,同样0.3mm宽度的AIN小sub,性能表现如何呢?将小sub换为AIN,由于介电常数AIN=8.8,比玻璃大很多,同样的50ohm tline设计,RF走线的线宽和线距要做相应的调整。下图为AIN sub模型,左边的是不带GND过孔的,右边的带GND过孔。

来源:光芯高频实验室
HFSS化学寄生参数芯片Electric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09
最近编辑:1天前
萧隐君
硕士 | 高级射频工程... 大隐隐于市
获赞 420粉丝 2200文章 94课程 5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19 5.0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