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 Miyamoto 译者:流体空间
声明:本文是根据N. Miyamoto制作的技术手册翻译而成。转载请详细备明。
在分配管中,考虑第 (i-1) 个和第 i 个分支点,伯努利方程如下所示:
其中,分支点通过压损系数 通常较小,因此可以忽略, ,于是上式变为:
关于 定义,请参考流量分配(C)分配管的每支路流量的分布的倾向
当 时, ,即下游分支点的静压比上游高,出现逆流现象。
假设分支总数为 n 个,且分支流量相等,则有:
因此,任意分支点的静压变化 为该位置之前所有分支点的 累积乘以 。
对于 n = 8(8个分支)的情况,计算 的结果如下:
例如,i=2 实际上意味着分支点 No.3 向上一个位置移动,需要注意这一点。
计算结果在上图(右)中显示。当 Kf=0.1 时,摩擦损失较小,因此 [动压减少 → 静压增加] 效果明显,分支点的静压呈上升趋势。当 Kf=0.5 时,摩擦损失较大,[动压减少 → 静压增加] 效果不明显,分支点的静压呈下降趋势,但从分支点 4 (i=3) 开始,[动压减少 → 静压增加] 开始起作用,静压逐渐恢复。
另外,如果 λ=0.015,则 Kf=0.1 对应 L/D=6.7,Kf=0.5 对应 L/D=33.3。分支间距 L 短时静压上升,分支间距长时静压下降趋势。
此外,上述结果是在假设所有分支流量相等的情况下得出的。实际上,像 Kf = 0.1 这样,随着分支的进行,主管的静压会上升,分支流量也会逐渐增加。这导致主管的流量减少,动压减少导致静压增加的过程加速,与摩擦压损的减少相辅相成,最终可能会比上述图表显示的更陡峭的上升梯度达到平衡状态。另一方面,在 Kf = 0.5 的情况下,由于压力一开始就开始减少,经过类似的过程后,可能会以稍微更平缓的下降梯度稳定下来。但是,由于分支流量是压力差的平方根,所以相对于主管的静压分布,应该会有更缓和的梯度。
在分配管中,考虑第 (i-1) 个和第 i 个分支点,伯努利方程如下所示:
其中,分支点通过压损系数 通常较小,因此可以忽略, ,于是上式变为:
关于 定义,请参考流量分配(C)分配管的每支路流量的分布的倾向
当 时, ,即下游分支点的静压比上游高,出现逆流现象。
假设分支总数为 n 个,且分支流量相等,则有:
因此,任意分支点的静压变化 为该位置之前所有分支点的 累积乘以 。
对于 n = 8(8个分支)的情况,计算 的结果如下:
例如,i=2 实际上意味着分支点 No.3 向上一个位置移动,需要注意这一点。
计算结果在上图(右)中显示。当 Kf=0.1 时,摩擦损失较小,因此 [动压减少 → 静压增加] 效果明显,分支点的静压呈上升趋势。当 Kf=0.5 时,摩擦损失较大,[动压减少 → 静压增加] 效果不明显,分支点的静压呈下降趋势,但从分支点 4 (i=3) 开始,[动压减少 → 静压增加] 开始起作用,静压逐渐恢复。
另外,如果 λ=0.015,则 Kf=0.1 对应 L/D=6.7,Kf=0.5 对应 L/D=33.3。分支间距 L 短时静压上升,分支间距长时静压下降趋势。
此外,上述结果是在假设所有分支流量相等的情况下得出的。实际上,像 Kf = 0.1 这样,随着分支的进行,主管的静压会上升,分支流量也会逐渐增加。这导致主管的流量减少,动压减少导致静压增加的过程加速,与摩擦压损的减少相辅相成,最终可能会比上述图表显示的更陡峭的上升梯度达到平衡状态。另一方面,在 Kf = 0.5 的情况下,由于压力一开始就开始减少,经过类似的过程后,可能会以稍微更平缓的下降梯度稳定下来。但是,由于分支流量是压力差的平方根,所以相对于主管的静压分布,应该会有更缓和的梯度。
(1) 实际的分配系统中,虽然分支是间隔性地进行分流/合流,但随着分支数量的增加和分支间距的缩小,可以认为流量沿主管连续地流失。这种连续分支的假设在函数论中处理主管流动时非常方便。与实际的主管流动相比,也没有太大的违和感。基于连续分支的流量配分在JSME技术资料^[1]中有讨论,但过于细节。这里,我们介绍Blevins的^[2]中的概述内容。
首先讨论分配管。基本上,
主管能量方程:
(公式f1)
分支周围连续方程:
(公式f2)
分支管流速:
(公式f3)
通过解这些方程,可以得到任意分支周围的流量和压力。
这些关系不仅适用于分支流量分散的情况,而且随着分支数量的增加和分支间距的缩小,可以认为分支流量沿主管连续流失,这并无不妥。在这种情况下,公式(f1)变为:
连续性方程:
(公式f4)
将流速U表示为:
流速方程:
(公式f5)
其中,U, A 是位置x处的流速和截面积,UL, AL 分别是x=L(主管入口)处的流速和截面积。将(f5)代入(f4),并且假设A = πD^2/4,我们得到:
压力梯度方程:
(公式f6)
公式(f6)表示了在假设均匀分支流量的情况下,分配管内的非压缩性流动的静压梯度。
如果截面积A是恒定的,那么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任意位置x处的静压P:
湍流时:
(公式f7)
层流时:
(公式f8)
这些公式(f7)和(f8)显示了由于摩擦压损系数fL/D,分配管内分布的静压会上升或下降。
长分配管且fL/D≫1时:
随着流动向末端进展,摩擦损失起作用,静压下降。
短分配管且fL/D≪1时:
摩擦损失影响不大,随着流动进展,静压上升。
将x=0,可以得到分配管出口到盲端的压差。
湍流时:
(公式f9)
层流时:
(公式f10)
这个压差可以通过增加分配管直径D来降低流速UL,或者增加摩擦项fL/D来减少(动压减少部分的静压上升被抑制)。压差小的话,流量的配分偏差就能被抑制(D的影响是矛盾的,但降低流速更有效)。
(2) 接下来讨论集 合管。模型是将Fig.6-21中的流动方向反向。因此,能量守恒方程是公式(f4)右边第二项的符号改变:
(公式f11)
解这个方程,任意位置x的压力P为:
湍流时:
(公式f12)
层流时:
(公式f13)
这里, 分配管盲端(x=0)的压力(Pa),其他符号与前面相同。
同样,将x=L,可以得到分配管出口到盲端的压差。
湍流时:
(公式f14)
层流时:
(公式f15)
这个压差可以通过增加分配管直径D降低流速,或者减少fL/D来最小化。压差小的话,流量的配分偏差就能被抑制(D的影响没有矛盾)。
(3) 以上的连续分支解提供了一些设计上的提示,以实现均匀流量配分,如Table6-12(基于Fig.6-21)所示。
表中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法:
增加分配管直径:
将分配管增大到可以视为定压罐的程度。这样,分支流动可以被建模为喷嘴流动,减少减速/摩擦引起的主管静压变化(减少偏流)。
分配管的锥形化:
通过将分配管制成锥形,可以均匀化流速并减少压力分布,从而减少偏流。
调节各分支喷嘴的长度/直径:
根据主管的压力分布,增加或减少分支侧的流体阻力,直接使分支流量均匀化。
对于①,讨论了主管和分支管总面积比(A/Ab)可以增加到什么程度。给出了指标2.8(A/Ab)^2 >> 1,即(A/Ab)^2 >> 0.357。但是,由于使用了>>表示,所以不确定是否为不等式。根据图6,(A/Ab)^2 > 2时可以实现均匀流量,通常设计中(A/Ab)^2 = 0.5~1。如果主管直径比分支管直径大得多,主管或分支管的转弯压损系数应使用入口喷嘴(急缩)的公式,而不是T形分支的公式。
②是通过改变主管直径来保持主管内流速即动压恒定,从而消除静压变化。在公式(f6)中,令dp/dx = 0,可以得到(A/AL)的指标。锥形管可以通过卷钢板相对容易地制作。
③是通过调整各个分支管的压损系数来进行被动响应。给出了主管压力分布的指标(f7)(f8)。实际上,与其调整管道,不如使用调节阀或限流孔板。
①②③针对的是分配管,但集 合管也应该类似。
(4) 文献[1]也展示了连续分支的近似公式及其展开。内容上几乎没有差异,但有一点显著的不同。即对于公式(g),该文献是:
(其中 是局部速度比,范围0~0.8)
与(g)式相比,文献[^1]在公式右边的第一项乘以了系数(2 - )。这个差异可能是是否忽略主管流动的分支点通过压损。文献[2]忽略了这一点,而文献[1]没有。
[1]: JSME 技術資料「管路・ダクトの流体抵抗」4.9 分配管、4.10 集 合管
[2]: R. B. Blevins 「Applied Fluid Dynamics Handbook」6.6.3 Manifol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