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射频学习有技巧吗—突击面试

2天前浏览1

关注我很久的朋友都知道,我做了十年的射频,在一家通信公司做个小主管。之前也分享过一些面试的心得。

做射频的这些年带过一些徒弟,做过几年面试官,招过一些人,根据这些年的经验很清楚的明白甲方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工程师,也发现大部分射频人的缺陷是什么。在大家的影响中射频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其实射频有技巧,有方法。至少突击面试有办法。  

 

射频经过这些年的集成化发展,能够拿出来去考察或者说称得上难点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以前的模拟电路搞透是很难的。就比如说锁相环,在纯模拟时代,需要搭建VCO电路,鉴相器电路,分频器电路,环路滤波电路。每一个模块的设计都需要对电路的理解很深刻。  

就比如VCO电路,需要设计压控频率范围,起震条件,稳定设计,相位噪声等等。  

 

又比如鉴相电路  

 

小数杂散的来源和频率的偏差来源都出自于此。  

但是集成化的今天,除了射频芯片设计工程师,应用工程师都不需要理解这么深刻了。  

当下,对锁相环的考察点和应用点主要在于,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锁相环,相位噪声的构成和影响因素,锁定时间,杂散的规避办法就可以说理解锁相环了  

相位噪声的计算公式  

F=FOM + 10logfpfd + 20log N  

 

 

能够应用好锁相环,知道泵电流对相位噪声的影响,知道环路对带内带外相位噪声,锁定时间的影响。更深层次的学习就是去理解杂散的构成和来源。  

掌握上述方法就足以面对一场对工程师的面试了。  

如果能够去承上启下讲起,锁相环对系统的影响,那面试的时候就足以让面试官刮目相看了。  

射频的学习从我的角度理解有两种方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就是先从整体入手,就比如是黑盒,先理解什么进,什么出,去应用好黑盒,然后去了解黑盒里面有什么。  

自下而上就是先从基础理论开始,吃透基础,慢慢构建,从局部到整体。  

两种学习方式各有优势,自下而上基础牢但是周期长。自上而下能够快速入手,比较适合需要突击学习,在工作中慢慢去学习底层理论,能够更快的去适应工作。  

总结  

这几年,经济差,很多用人单位招人很苛刻,岗位匹配度要求极高。马上有些朋友要准备春招,对面试把不准的,欢迎找我来咨询。  

来源:射频通信链
电路芯片通信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28
最近编辑:2天前
匹诺曹
签名征集中
获赞 6粉丝 39文章 39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智能天线技术介绍(详细不要错过版)

什么是智能天线?智能天线是指使用多个天线组成天线阵列,通过智能算法计算出最佳的天线组合,使各天线发射的信号在信号接收端叠加增强,从而增加信号覆盖距离,提高传输速率。智能天线可通过波束成型和天线阵列两种技术实现,而将两种技术相结合,则能够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为什么需要智能天线?(一)普通天线存在的问题Wi-Fi (WiFi)标准已演进到了第6代的Wi-Fi 6(802.11ax), Wi-Fi 6在理论速率接近10Gbit/s,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无法给用户带来超高的速率。这是因为在无线通信中,用户最终体验到的速率不仅仅由Wi-Fi标准决定,还受无线环境中的各种干扰和障碍物的影响,天线的隔离度如何提高。为了提升用户最终的体验速率,需要增加AP的覆盖范围来提高信号质量,并减少信号间的干扰,而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的核心组件,决定了发射信号的波束,影响着AP的覆盖范围。天线根据其在平面上的方向性,分为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在实际的Wi-Fi网络环境中,定向天线主要用于高密和回传场景,其他多数场景下AP都使用普通全向天线。有3个较为突出的难点需要解决:边缘覆盖:普通全向天线的增益有限,对于近距离用户可以提供较好的体验,对于中远距离接近覆盖边缘的用户则无法提供服务或者只能提供较低速率的体验。跨障碍物覆盖:实际环境中不可能空无一物,往往存在诸如木板、玻璃、墙体等材质的障碍物。当天线和用户中间存在障碍物遮挡时,无线信号穿过障碍物会有不同程度衰减,导致用户体验变差。高密场景覆盖:在用户分布密集的环境中,多用户并发会导致空间内的干扰大大增加,即使Wi-Fi5和Wi-Fi 6相继引入了MU-MIMO和OFDMA等多用户技术,但对接近覆盖边缘的用户体验提升并不明显。(二)智能天线对比普通天线有哪些好处智能天线可以有效改善边缘覆盖、跨障碍物覆盖、高密场景覆盖中的用户体验。和普通天线对比,智能天线有如下优势:覆盖距离提升:相同位置的用户信号强度增强,用户体验速率提升;相同信号强度要求下,可以使用更少的AP,节约客户投资成本。跨障碍物覆盖体验提升:可灵活调整天线组合,在障碍物方向上增强信号强度,经过相同的衰减后,用户体验速率提升;对于无法穿透的障碍物,可调整天线组合的方向,利用无线信号的反射、绕射等多径方式绕过障碍物,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高密场景下降低干扰影响:可根据用户的位置调整信号波束的方向,降低不同方向用户间的干扰,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速率。智能天线的工作原理智能天线可通过波束成型和天线阵列两种技术实现,两种技术都是利用多天线的组合来改善发射信号的波束,从而改善无线用户的体验。而将两种技术相结合,则能够同时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一)波束成型技术什么是波束赋形?图1波束成型提升用户接收信号强度在多天线系统中,如果不同天线传输的信号在到达某一位置时存在两条衰减相等的波束,且两条波束相位相反,就可能会出现信号能量零点。波束成型技术可以通过预先补偿天线发射信号的相位,让两条波束进行相干叠加,提升用户的接收信号强度,以改善用户体验。(二)天线阵列技术什么是天线阵列?天线阵列是一种波束切换技术,由多个小天线组成天线阵列。每个小天线由数个天线振子组成,天线振子可以独立开关,从而让小天线既可做全向天线,也可以做定向天线。小天线的组合方式与小天线本身的增益、极化方式、方向图等都有关系,所以小天线和其天线振子的数量决定了最终形成的波束的数量。例如2.4G频段共有4个天线,每个天线有4个振子,则共有16个振子,每个振子的状态有开和关两种,则共有2^16种天线组合。(三)波束成型和天线阵列组合图3波束成型和天线阵列组合效果天线阵列可以实现多种天线组合,远多于普通天线的单一组合。华为的智能天线算法先根据终端位置选择出最佳的天线组合,再进一步利用波束成型技术对波束优化。这种组合比单独使用天线阵列有更好的波束,比单独使用波束成型有更好的方向性,能够进一步增强用户的接收信号强度,抑制干扰,提升用户速率体验。智能天线的应用:中远距离覆盖增强场景:在开放的办公区内,无障碍物遮挡,当用户持终端远离AP,距离AP较远时,智能天线算法 会根据终端的位置,选择最合适的定向波束发送数据,取代全向波束。利用定向波束的高增益特性提升对中远距离用户的覆盖能力,实现边缘用户的覆盖强化。图4中远距离覆盖增强场景复杂无线环境跨障碍物场景:在开放的办公区内,无障碍物遮挡,当用户持终端远离AP,距离AP较远时,智能天线算法 会根据终端的位置,选择最合适的定向波束发送数据,取代全向波束。利用定向波束的高增益特性提升对中远距离用户的覆盖能力,实现边缘用户的覆盖强化。图5复杂无线环境跨障碍物场景多用户并发的高密场景:在用户分布较为密集的办公区,环境干扰小时,可开启多用户的并发传输(MU-MIMO )来提升数据传输效率。而智能天线的定向波束选择,通过将同方向的用户聚合在一起采用相同定向波束传输,一方面提升终端接收信号的强度,另一方面减小不同方向终端数据之间的相互干扰。图6多用户并发的高密场景来源:射频通信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