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什么是频谱泄露?

12小时前浏览1

一、频谱泄露  

是指在信号处理过程中,尤其是在进行傅里叶变换时,由于信号的截断(即从无限长信号变为有限长信号)或非整周期采样,导致信号在频域上的能量不能完全集中在理想的频率点上,而是会泄露到相邻的频率上去。这种现象称为频谱泄漏。
频谱泄露在诸多领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通信系统里,它可能导致信号之间的干扰加剧,使得通信质量大打折扣,原本清晰的语音或图像信号变得模糊不清;在雷达系统中,会影响对目标的精确探测和定位,可能让我们错过重要的目标或者出现错误的定位信息;在音频处理领域,会使音频信号的音质变差,出现杂音或者音调失真等问题。所以,深入了解频谱泄露,对于我们准确、高效地处理信号,保障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二、频谱泄露的原理剖析  

(一)信号的非周期性  

在实际的信号处理过程中,由于计算机的存储和计算能力有限,我们无法对无限长的信号进行处理,只能截取其中的一段进行分析 。这种截断操作看似简单,却会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    
对于非周期信号而言,任意截取一段有限长的序列,并不能完全代表实际信号。当我们对这样被截断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时,会导致分析结果与实际信号不一致。这是因为傅里叶变换在处理这种截断信号时,会将其当成无限长序列进行周期延拓。所谓周期延拓,就是把截取的有限长序列当成是无限长序列的一个周期,然后不断地复 制这个周期,从而得到一个新的无限长序列。但这个新生成的序列与原信号实际上是不同的,必然会出现偏差。这种差异反映在频谱上,就会导致信号原本集中在特定频率的能量,“泄漏”到了其他频率上,从而引发频谱泄露 。

(二)窗函数的双面性  

为了应对信号截断带来的问题,我们引入了窗函数。窗函数就像是一个特殊的“窗口”,它可以对信号进行加权处理,使得信号在截断处的变化更加平滑,减少边缘处的突变。其原理是在时域上与原信号相乘,而在频域上则相当于进行卷积运算。    
不同类型的窗函数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矩形窗函数简单直接,但它的频谱旁瓣较大,这意味着在使用矩形窗函数对信号进行截断时,会引入较多的频谱泄露。与之相比,汉宁窗、哈明窗等窗函数通过特殊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旁瓣的高度,从而减少频谱泄露。
这些窗函数在减小旁瓣的同时,往往会使主瓣变宽。主瓣展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能量向远离主频率的其他频率泄漏,但也导致了信号的频率分辨率降低,使得原本紧密相邻的频率成分更难以区分。此外,窗函数还会改变信号的能量分布,使得信号的一些能量从主频率成分转移到了主瓣的更宽范围内,这在某些情况下也会产生类似泄漏的效果 。

(三)频率分辨率的限制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频率分辨率受到采样频率和数据长度的限制。简单来说,频率分辨率决定了我们能够在频谱上区分不同频率成分的能力。当信号中的频率成分不恰好落在DFT提供的频率线上时,就会出现问题。打个比方,DFT的频率线就像是一把梳子的齿,而信号的频率成分则像是一些小颗粒。如果这些小颗粒不能正好落在齿缝之间,就会导致能量分布到邻近的频率线上。从而导致频谱泄露。    
具体而言,当我们对信号进行采样和DFT计算时,如果采样频率不够高或者数据长度不够长,就无法准确地捕捉到信号中所有频率成分的精确位置。例如,一个信号中包含两个非常接近的频率成分,由于DFT频率分辨率的限制,可能无法将它们清晰地区分开来,从而使得这两个频率的能量在频谱上相互“干扰”,造成频谱泄露 。

三、频谱泄露带来的影响    

(一)信号分析误差增大  

频谱泄露会严重干扰我们对信号的准确分析,在通信系统里,信号的调制和解调过程对信号的频谱纯度要求极高。若存在频谱泄露,接收端在对信号进行解调时,就可能将泄露到其他频率上的能量误判为有用信号,从而导致误码率增加。例如,在一个采用正交幅度调制(QAM)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每个符号携带多个比特的信息。如果频谱泄露使得相邻信道的信号相互干扰,接收端就可能错误地解读符号,导致数据传输出现错误,降低通信的可靠性。
在雷达系统中,准确检测目标的距离、速度和角度等信息依赖于对回波信号的精确分析。频谱泄露可能使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频谱发生畸变,导致对目标参数的估计出现偏差。比如,在测量目标的径向速度时,由于频谱泄露,可能会将其他物体的回波信号或噪声的能量误归到目标信号的频率范围内,从而计算出错误的速度值,影响对目标的跟踪和识别。

(二)频率分辨率降低  

频率分辨率是指在频域中能够区分两个相邻频率成分的能力。频谱泄露会使信号原本清晰的频率特征变得模糊。当信号中存在两个相近频率的成分时,由于频谱泄露,它们各自的频谱能量会相互扩散,导致在频谱图上无法清晰地分辨出这两个频率峰,就像两个相邻的山峰,它们的山脚因为频谱泄露而“粘连”在一起,难以确定它们各自的准确位置和边界。    
这对于需要精确分析信号频率成分的应用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例如在音频信号处理中,若要准确识别音乐中的不同音符频率,频率分辨率降低可能导致将相邻的音符混淆,影响音乐的质量和欣赏效果。在电力系统监测中,准确分辨不同频率的谐波成分对于评估电网的运行状态至关重要,频谱泄露导致的频率分辨率降低可能会掩盖一些重要的谐波信息,无法及时发现电网中的潜在问题。

(三)系统性能下降  

频谱泄露对通信、雷达等系统的整体性能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在通信系统中,它会降低系统的灵敏度。灵敏度是指通信系统能够正确接收并解调微弱信号的能力。由于频谱泄露,信号的能量分散到了更宽的频带范围内,使得在目标频率上的信号强度相对减弱,这就要求接收端必须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才能检测到信号,否则就可能出现信号丢失或无法 正确解调的情况。
同时,频谱泄露还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当信号之间的干扰因频谱泄露而加剧时,系统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例如在多用户通信系统中,不同用户的信号之间可能会因为频谱泄露而产生严重的相互干扰,导致系统的误码率急剧上升,甚至无法 正常工作。在雷达系统中,频谱泄露会降低雷达对目标的检测概率和跟踪精度,影响雷达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能导致在关键时刻无法及时发现目标或对目标的跟踪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整个防御或监测任务的执行 。    

四、应对频谱泄露的策略  

为了降低频谱泄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窗:对输入序列加窗是降低旁瓣幅度、减少频谱泄露的有效方法。窗函数的类型不同,其旁瓣衰减也不同,常用的窗函数有汉宁窗、汉明窗、布莱克曼窗等。  

整周期采样:如果信号频率和采样频率满足一定关系,使得采集长度内正好容纳整数周期,就可以极大减少泄露。但在实际工程中往往很难做到。    

频谱平均或叠加平均:将较长的信号分段,并在段与段之间做一定的重叠;对每段做加窗后分别进行FFT,最后把这些频谱结果平均起来。由于不同段截断位置不同,平均操作能进一步减弱一些随机性的泄露影响。 

零填充:零填充可以提升对频域的插值采样密度,虽然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泄露,但在观察上可以让泄露变得更细化或更平滑,也有助于定位频率峰值。  

  


来源:射频通信链

电力通信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28
最近编辑:12小时前
匹诺曹
签名征集中
获赞 6粉丝 39文章 36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ADC是如何影响EVM指标的

EVM是量化系统中所有信号综合损害的简单指标。采用数字调制的器件经常定义这个指标,可通过同相(I)和正交(Q)矢量图(也称为星座图)来表示。一般来说,计算EVM的方式是针对每个接收信号找到理想星座位置。通过计算接收信号的位置与其最接近的理想星座位置之间的所有误差矢量幅度的均方根(rms),可得出器件的EVM值。EVM与给定系统的误码率(BER)密切相关。当接收信号远离目标星座点时,它们落入另一星座点判定边界内的概率会随之而增加。这会使BER变大。进而造成丢包误码的情况出现。说到对EVM的影响,工程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功放。那么ADC对EVM有没有影响呢?有影响是怎么产生的?要了解ADC对EVM的影响,需要先知道他们之间的工作原理和联系。 信号经过前端射频链路的放大、抑制、变频,然后送给ADC采样,给ADC的是一个模拟量,ADC输出的是一个数字量。 ADC把模拟量变为数字量的过程中会出现采样误差。ADC的在转换的过程中分为两种指标:静态指标静态指标主要反映ADC在静止状态下的性能,常见的静态指标包括:分辨率:表示ADC能够分辨的最小电压变化,通常以位数(如8位、10位、12位等)表示。分辨率越高,ADC能表示的电压级别越多,量化噪声越小。失调误差(Offset Error):指ADC输出的数字值与实际输入信号的偏差。增益误差(Gain Error):表示ADC输出的增益与理想增益之间的差异。微分非线性(DNL):描述相邻输出码之间的实际电压差与理想电压差(1 LSB)之间的偏差。DNL越接近0,表示线性度越好。 积分非线性(INL):描述ADC输出的实际量化值与理想量化值之间的最大偏差。INL是DNL的累加。单调性:确保ADC的输出随着输入信号的增加而单调增加,避免出现丢码现象。总结一句话就是:模拟转数字的过程中由于位数有限的原因产生了误差。上述的静态指标误差会影响动态指标,最终影响了ADC的动态范围。动态指标动态指标描述的是ADC性能随着信号频率变化而变化的特征,包括:信噪比(SNR, Signal-to-Noise Ratio):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的比,或者说信号均方根电压与噪声均方根电压的比值。总谐波失真(THD,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信号的均方根值与谐波的平方和根的平均值之比(通常算高5个谐波)。信噪失真比(SNDR, Signal-to-Noise-and-Distortion Ratio)或SINAD(Signal-to-Noise and Distortion Ratio):信号+噪声+谐波的功率与谐波+噪声的功率比值。SINAD很好地反映了ADC的整体动态性能,因为它包括所有构成噪声和失真的成分。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 Spurious-free Dynamic Range):信号的均方根值与最差杂散信号的均方根值的比值,无论它在频谱的哪个位置。 有效位数(ENOB, Effective Number Of Bits):综合考虑了ADC的非理想特性后,实际能够提供的位数。THD+N(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plus Noise):信号的均方根值与谐波的平方和根加上所有噪声分量(不包括直流电流)的平均值的比值。SNR就是SNR=6.02N+1.76需要明白SNR与SINDA之间的关系,SINAD所有构成噪声和失真的成分,所以SINDA比SNR差ENOB=SINDA-1.76/6.02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效位数和实际位数之间的关系在EVM的计算公式中EVM和SNR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在某些情况下,SNR≈-20log10(EVM)ADC除了有效位数的SNR,同时ADC是一个时钟输入参考器件,会引入类似相位噪声一样的噪声-称之为ADC的抖动采样时钟抖动 (Tj) 是由时钟源 (Tjclk) 和内部 ADC 孔径抖动 (Tjapt) 产生的抖动的组合: 如果参考时钟的相位噪声小于SNR,那么EVM≈10^(-SNR/20)如果参考时钟的相位噪声高于SNR,那么需要将参考时钟的相噪考虑进去。抖动的组合TJ=2+Tjcl2抖动的信噪比SNRjitter-20log(2πfTj)SNR=SNRjitter+SNRadcEVM≈10^(-SNR/20) 来源:射频通信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