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射频设计做与做的好的区别有多大

8小时前浏览1

随着芯片的集成化,射频变得模块化,几个模块搭在一起就组成了电路,但是真的如此简单吗?

案例一

之前有个项目,用一颗零中频收发芯片搭一个零中频的架构方案,从以往的经验看,在芯片前加一个放大器和LNA就构成了简单的收发电路。

但是在实际测试中,出了问题,方案远不能测到仿真灵敏度。拉通各环节查问题,发现是LNA的增益不够...增益不够的原因是芯片的ADC噪底较高

    

射频看似是搭电路就能通,但是通的好不好,就要看对整个架构的理解深不深,虽然只是简单的增益设计,但是如果不结合整体看,可能会出现灵敏度下降、或者线性度变差的情况。

案例二

某窄带物联网(NB-IoT)终端设计项目,采用集成度较高的射频前端模块与基带芯片级联。理论上,前端模块已集成功率放大器(PA)、低噪声放大器(LNA)和开关,只需按 datasheet 推荐电路完成 PCB 布线即可。但在实验室测试中,出现了现象:

问题表象:发射功率达标,但接收灵敏度比理论值低 8dB,且频谱仪显示接收频段存在持续的杂散干扰。

排查过程:

起初怀疑 LNA 噪声系数恶化,更换芯片后问题依旧;

检查 PCB 布线,发现 PA 输出端到天线开关的微带线长度为 15mm,按 2.4GHz 波长计算,该长度接近 λ/4(约 31mm)的一半,形成了阻抗变换效应;导致发射对接收产生较大的影响。

用网络分析仪测试该链路,发现驻波比(VSWR)高达 3.2:1,反射功率导致 PA 进入非线性区,产生较大谐波干扰。

原因:匹配网络设计仅参考了模块手册的 “典型电路”,却忽略了 PCB 走线寄生参数与实际工作频段的耦合效应。微带线长度未做阻抗匹配优化,导致信号反射叠加至接收链路,抬高了噪声基底。

解决方案:将微带线长度调整为 λ/8(约 15.5mm),VSWR 降至 1.3:1,灵敏度恢复正常。

射频设计的 “系统级思维” 核心

从上述案例可见,“做出来” 与 “做好” 的本质区别在于:

模块思维:关注单个器件指标(如 LNA 增益、PA 功率),依赖 “典型电路” 堆砌;

系统思维:建立噪声链、线性度、阻抗匹配的全局模型,

考虑:用 Friis 公式计算总噪声系数,用级联 IP3 评估线性度瓶颈;PCB 走线电感、过孔电容对高频信号的影响(如毫米波频段需考虑趋肤效应);本振泄漏、电源纹波对射频链路的串扰(需在架构层设计隔离措施)。

结语:从 “搭电路” 到 “造系统”

射频设计早已不是 “模块拼积木”,当芯片集成度提升至将 LNA、 mixer、ADC 封装在同一 die 时,更需要设计者从系统级视角穿透模块化的表象。就像第一个案例中,看似简单的 LNA 增益问题,实则是 ADC 噪底与链路噪声匹配的全局问题;唯有将 “器件指标” 转化为 “系统性能”,才能跨越 “做” 与 “做好” 之间的鸿沟。

    

来源:射频通信链

非线性寄生参数电源电路芯片通信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29
最近编辑:8小时前
匹诺曹
签名征集中
获赞 6粉丝 39文章 39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信号失真的原因及分析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准确传输至关重要。但是,信号在通过通道传播时通常会发生失真。本博客探讨了信号失真的机制,重点介绍了脉冲整形、符号间干扰的挑战及其对数据误差的影响。信号失真是如何发生的?一、射频(模拟)域失真原因分析1. 线性失真理论分析频率选择性衰落 :多径传播导致不同频率分量经历不同衰减和相移幅度随频率变化 → 信号频谱畸变群时延失真 :τg(f)=-dϕ(f)/2pi*df--信号时域展宽2.非线性失真射频功率放大器(PA)的非线性特性是导致信号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3(t)其中a1和a3为线性与非线性系数。三阶交调截点(IP3)是衡量 PA 线性度的关键指标,其计算公式为:IP3 (dBm)=Pout+IMD3/2其中Pout为输出功率,IMD3为三阶交调产物功率。3.相位噪声与相位失真理论分析相位噪声是振荡器输出信号相位的随机波动,表现为载波频谱的边带扩展。在 FMCW 雷达系统中,相位噪声会导致目标回波信号的相位误差,进而影响距离测量精度。其数学模型可表示为:ϕ(t)=ϕ0+Δϕ(t)其中 Δϕ(t)为相位噪声的随机分量。相位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Sϕ(f)与频率偏移 f成幂律关系,通常用 L(f)(dBc/Hz)表示。相位噪声会导致信号频谱展宽(Eb/N0下降)信号失真是由于通信通道的限制而发生的,通信通道通常充当低通滤波器。这种滤波效果会改变传输脉冲的形状,从而导致以下问题:二、数字失真的信号处理机理2.1 采样误差与量化噪声数字信号处理中的采样与量化过程会引入固有失真。根据奈奎斯特定理,采样频率 fs需至少为信号最高频率fmax的两倍,否则会发生混叠失真。量化过程中,有限的分辨率N导致量化噪声,其均方根误差为:σq=Vref/(2N+1)2.2 同步误差定时误差 :采样时刻偏移 Δτ载波频偏 :Δf导致星座旋转相位噪声残余 :引起星座点扩散三、失真的统计信号失真对数据传输的影响失真和符号间干扰会导致接收器出现数据错误 :·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与阈值(称为切片电平)进行比较,以确定传输的位是“1”还是“0”。·如果失真错误地将信号幅度推高或低于限频电平,接收器会错误地解释该位,从而导致误码零或误码。四、失真缓解技术 射频前端优化 使用高线性度放大器(如Doherty PA)采用镜像抑制混频器(IRM)改善IQ平衡选择低相位噪声振荡器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频域均衡(OFDM系统)锁相环(PLL)补偿载波频偏数字预失真(DPD)抑制功放非线性 联合优化方案射频预滤波 + 时域均衡器DPD + CFR(峰均比抑制)非线性联合处理MIMO技术克服多径衰落 来源:射频通信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