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性能是衡量现代汽车品质的核心指标之一。在物理碰撞试验成本高昂、周期长且存在一定局限性的背景下,汽车碰撞仿真分析(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 - Crash Simulation, CAE-Crash)凭借其高效、可控、全面的优势,已成为汽车被动安全设计与验证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手段,在虚拟战场上守护着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模型截图
碰撞仿真的本质是运用计算力学原理,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汽车结构在极短时间(毫秒级)内承受巨大冲击载荷下的动态响应过程。其核心步骤包括:
1. 几何建模与简化: 基于CAD数据构建整车或关键部件的精细几何模型,并根据仿真目的进行合理简化(如去除小特征、使用壳/梁单元简化实体),以平衡计算精度与效率。
2. 网格划分: 将几何模型离散化为有限数量、相互连接的单元(主要为壳单元和实体单元),形成有限元模型(FEM)。网格质量(尺寸、翘曲、长宽比等)直接影响计算精度和稳定性。
3. 材料模型定义: 为不同部件(如高强度钢、铝合金、塑料、泡沫、玻璃等)赋予准确的材料本构模型(如弹塑性模型、应变率相关模型、失效模型)和材料参数(如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硬化曲线、断裂准则)。材料行为的准确性是仿真可靠性的基石。
4. 连接与接触定义: 精确模拟部件间的连接方式(如焊点、螺栓、胶粘)和接触行为(如车身部件间的自接触、乘员与约束系统/内饰件的接触),定义合理的摩擦系数。
5. 边界条件与载荷施加: 设置初始速度(模拟碰撞速度)、固定约束(如壁障固定)或移动壁障模型,施加重力等。
6. 求解计算: 使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求解器(如业界广泛应用的LS-DYNA, PAM-CRASH, RADIOSS, ABAQUS/Explicit),求解高度非线性的动力学方程组。显式算法能高效处理大变形、大转动和复杂的接触问题。
7. 结果后处理与可视化: 利用专业软件(如HyperWorks, LS-PrePost)提取、分析并直观展示计算结果,包括:
结构变形模式: 压溃区、折弯、断裂等。
能量吸收: 各部件或总成的吸能情况。
动态响应: 关键点的加速度、速度、位移时间历程。
乘员载荷指标: 通过假人模型(如Hybrid III, THUMS)计算头部损伤准则(HIC)、胸部压缩量(Chest Deflection)、大腿力(Femur Force)等生物力学指标。
侵入量: 关键区域(如脚踏板、转向柱、A柱)向乘员舱的侵入量。
模型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