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结构动力学如何影响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多体仿真技术的深度解析

1月前浏览94

在机械系统中,滚动轴承作为关键部件,其故障诊断一直是工业界关注的重点。传统振动分析方法在复杂系统中常常面临挑战,而结合结构动力学与多体仿真的新型诊断技术正在改变这一现状。本文将通过学术研究与工程案例,揭示结构动力学对轴承故障诊断的影响机制,为工业界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用价值的技术参考。

一、轴承故障诊断的核心挑战:从振动信号到故障定位

1.1 振动信号的 "翻译难题"

当轴承出现点蚀、裂纹等故障时,滚动体与缺陷的碰撞会产生特征振动信号。但在实际机械系统中,这些信号会被复杂的结构动力学特性 "调制"—— 就像声音在不同房间中传播会产生回声与衰减,轴承振动经过齿轮、轴系、壳体等部件后,其原始特征可能被掩盖或扭曲。

1.2 复杂系统的 "信号迷雾"

在电动汽车传动系统等复杂场景中,轴承故障信号会面临三大干扰:


  • 多源激励叠加

    电机电磁振动、齿轮啮合冲击与轴承故障信号混杂  
  • 传递路径复杂性

    振动通过弹性支撑、壳体等多路径传播,相位关系复杂  
  • 非稳态工况影响

    变速运行时故障特征频率随转速变化,传统频谱分析失效  

二、多体仿真(MBS):破解结构动力学的 "数字钥匙"

2.1 多体仿真的技术优势

Simpack多体仿真通过建立包含弹性体、接触力学、流体润滑的高精度数字模型,能够:


  • 模拟轴承故障激励与结构振动的耦合过程
  • 量化不同部件对振动传递的贡献度
  • 预测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动态响应

2.2 仿真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以电动汽车传动系统为例,Simpack仿真模型构建包括:


  1. 部件建模

    将轴承、齿轮、轴系等设为柔性体,考虑材料非线性  
  2. 故障模拟

    通过脉冲力函数模拟轴承外圈、内圈缺陷的冲击特性  
  3. 实验验证

    对比仿真与台架试验的振动频谱,修正模型参数  

关键发现:仿真结果显示,轴承故障激励会激发系统特定频率的共振(如 4.5kHz-6.5kHz),而这些共振频率与结构动力学特性直接相关。

三、三大典型案例:结构动力学如何改写诊断规则

3.1 案例一:单轴承故障的 "定位密码"

  • 场景

    驱动轴 6205 轴承出现初期裂纹  
  • 仿真发现

    振动信号在传感器 S3 位置的共振响应最强(振幅是 S4 的 3 倍),因 S3 与轴承的振动传递路径刚度最大  
  • 工程启示

    通过频率响应函数(FRF)分析,可快速确定最佳传感器安装位置  

3.2 案例二:多轴承故障的 "频率指纹"

  • 挑战

    不同轴上的 6205 与 6305 轴承同时出现故障  
  • 突破点

    利用 FRF 分离不同轴承的振动特征 ——6305 轴承故障在 11Hz 附近产生独特边带,与 6205 的 32Hz 特征形成区分  
  • 技术要点

    基于结构动力学的盲源分离算法可有效分解多源信号  

3.3 案例三:同轴多轴承故障的 "共振图谱"

  • 困境

    同一轴上两个 6205 轴承故障时,传统包络分析无法区分  
  • 解决方案

    通过坎贝尔图(Campbell Diagram)发现,不同轴承故障会激发不同共振频段 ——B1 轴承主导 4.5kHz-6.5kHz,B2 轴承额外激发 8kHz 附近共振  
  • 工业应用

    某风电齿轮箱通过该方法提前 6 个月发现行星轮轴承群发性故障  

四、FRF:从振动传递到智能诊断的 "桥梁技术"

4.1 FRF 的双重价值

  • 传感器优化

    通过 FRF 计算各位置的故障信号放大系数,如 S3 对 6205 轴承故障的放大系数是 S1 的 10 倍  
  • 故障定位

    :建立 "故障位置 - 共振频率" 映射数据库,例如:  
    故障位置      
    特征共振频段      
    典型部件      
    驱动轴轴承      
    4.5kHz-6.5kHz      
    电动汽车减速器      
    主轴轴承      
    2.0kHz-3.5kHz      
    风力发电机      

4.2 前沿应用:数字孪生驱动的预测性维护

将多体仿真模型与实时传感器数据融合,构建轴承系统数字孪生:


  1. 实时更新模型参数(如磨损导致的刚度变化)
  2. 通过 FRF 预测潜在故障的振动特征
  3. 提前识别 "共振频率漂移" 等早期故障征兆

五、工业落地:从仿真到产线的三大实施步骤

5.1 诊断系统设计流程

  1. 结构动力学建模

    使用 Simpack等工具建立含故障激励的多体模型  
  2. FRF 数据库构建

    计算不同故障场景下各传感器位置的频率响应  
  3. 智能算法开发

    基于 FRF 特征设计故障识别与定位算法  

5.2 工程验证要点

  • 某新能源汽车企业应用案例:
    • 传统方法:故障诊断准确率 68%,平均误报率 23%
    • 结构动力学方法:准确率提升至 92%,误报率降至 5%
    • 关键改进:通过 FRF 排除了壳体共振对轴承信号的干扰

5.3 未来发展方向

  • 高频共振特征利用

    :研究显示,轴承早期故障的高频成分(>10kHz)对结构动力学更敏感  
  • 非接触式诊断

    :结合激光测振与 FRF 分析,实现无传感器故障检测  
  • 边缘计算集成

    :将 FRF 模型轻量化,部署于工业边缘节点实现实时诊断  

六、技术总结与行业建议

6.1 核心结论

  1. 结构动力学特性是影响轴承故障信号的 "隐形之手",其作用超过 50% 的诊断效果
  2. 多体仿真与 FRF 分析为复杂系统提供了 "振动传递路径可视化" 能力
  3. 最佳诊断效果需要 "传感器位置优化 + 结构动力学建模 + 智能算法" 的三位一体方案

6.2 给工程师的实施建议

  • 设计阶段

    :在设备研发期建立 FRF 数据库,为后期诊断奠定基础  
  • 调试阶段

    :通过多体仿真确定最优传感器布局,避免 "事后补救"  
  • 运维阶段

    :定期更新结构动力学模型,适应设备老化带来的参数变化  

"机械系统就像交响乐团,轴承故障是不和谐的音符,而结构动力学就是这些音符的传播介质。只有理解介质特性,才能准确捕捉到异常旋律。"


通过多体仿真与结构动力学分析,工业界正在实现从 "故障后维修" 到 "预知性维护" 的跨越。这一技术变革不仅能提升设备可靠性,更将为智能制造中的预测性维护体系提供核心支撑。


技术延伸阅读
本文理论与案例源自德国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机械元件与系统工程研究所(MSE)的研究,完整技术细节可查阅《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tating Machinery》2018 年论文(DOI: 10.1155/2018/5159189),论文标题: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s of Structural Dynamics on Rolling Bearing Fault Diagnosis by Means of Multibody Simulation


来源:MBD之家
Simpack振动碰撞非线性汽车新能源声学裂纹理论电机材料传动数字孪生控制InVES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06
最近编辑:1月前
多体仿真Simpack
硕士 | 技术顾问 Simpack 技术交流
获赞 69粉丝 709文章 66课程 5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