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神经网络实现 Simpack 齿轮接触AI计算,大幅提升仿真效率
在机械传动领域,齿轮箱的动力学仿真一直是研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的有限元齿接触动态仿真往往因计算量大而耗时良久,成为研发效率提升的一大瓶颈。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床实验室(WZL)的研究团队带来了一项突破性技术 —— 利用神经网络加速 Simpack 中的齿轮接触计算,为行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
一、研究背景:传统仿真的痛点与神经网络的机遇
1. 齿轮箱仿真的关键指标与挑战
齿轮箱仿真涉及众多关键参数,包括齿面修形、轴向位置偏差、接触斑形态、接触几何、传动误差、齿根应力、齿面压力、NVH 特性以及承载能力等。这些参数的精确计算对齿轮箱的设计与优化至关重要。
2. 传统仿真方法的局限
基于有限元的准静态接触仿真
基于解析法的动态接触仿真
基于有限元的动态接触仿真
虽能同时考虑动态效应和详细齿接触建模,但计算速度缓慢。
3. 神经网络的潜在价值
在基于有限元的动态接触仿真中,重复的齿接触分析(TCA)是导致计算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团队思考:能否利用已有的齿接触分析结果,避免在动态仿真步骤中重复进行 TCA,从而加速动态仿真?神经网络强大的预测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
二、研究目标与方法:构建神经网络驱动的仿真加速方案
1. 核心目标
利用先前执行的齿接触分析结果,避免在动态仿真步骤中进行 TCA,从而加速 Simpack 中的动态仿真过程。
2. 技术路线
步骤 1
生成 LHC 数据集,包含运动学和力 / 扭矩数据。 步骤 2
步骤 3
在 Simpack 中构建基于神经网络的用户力模型,实现动力学仿真中的力 / 扭矩预测。
三、实施过程:从数据准备到神经网络部署
1. 神经网络数据集的创建
齿轮参数设定:
数据边界定义
涵盖齿轮 1 转角、齿轮 2 转角、倾角、偏斜、侧向偏移、轴向中心距等自由度。 数据筛选与处理:
- 剔除扭矩为 0 Nm 和扭矩大于 100 Nm 的数据,以及异常值。
- 最终得到 4,333,468 个变体,其中 3,466,744 个用于训练,866,694 个用于测试。
2. 神经网络的训练
网络拓扑结构:
- 输入层:包含齿轮 1 转角的正弦和余弦值、理论穿透量、倾角、偏斜、侧向偏移、轴向中心距等参数。
- 隐藏层:采用多层结构,包括 Softplus 层(256 个神经元,HeNormal 初始化)和双曲正切层(256 个神经元,GlorotUniform 初始化)。
- 输出层:预测齿轮 1 和齿轮 2 在 x、y、z 方向上的力和扭矩。
损失函数
训练效果
测试数据集验证显示,各项力和扭矩预测的 R² 值均达到 99.98% 以上,表明模型具有极高的预测精度。
3. Simpack 用户力的开发
软件架构
基于 TensorFlow 构建,结合 C 语言和 Fortran 语言开发 Simpack 用户力模块。 开发步骤:
设置部分
初始化 TensorFlow C API,指定神经网络模型路径。 计算部分
四、验证结果:神经网络模型的高效与精确
1. 仿真模型设置
2. 频域仿真对比
- 对比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用户力模型(MF6D)与传统的 GEARFORCE6D 模型(GF6D)。
- 结果显示,在转速差和角加速度差等指标上,MF6D 与 GF6D 具有高度一致性。
3. 计算效率提升
- GEARFORCE6D 计算时间:1,630.7 秒
- 基于神经网络的 MetaForce6D 计算时间:32.7 秒
- 计算时间增益约 49.77 倍,大幅提升了仿真效率。
五、总结与展望:神经网络助力传动系统仿真革新
1. 研究成果总结
- 成功生成了用于训练 TensorFlow 网络的数据集,该数据集反映了力元件的特性。
- 开发并训练了高精度的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对齿轮接触力和扭矩的准确预测。
- 在 Simpack 模型中验证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用户力模型的有效性,显著提升了仿真效率。
2. 未来研究方向
完整齿轮箱系统验证
数据集生成优化
原位数据生成
探索 “原位” 生成数据的方法,使模型更贴合实际工况。
六、项目致谢
本项目由德国研究基金会(DFG)资助。这项研究为齿轮传动系统的仿真带来了革命性的效率提升,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有望在机械工程领域开辟更多创新可能,为产品研发和优化提供更强大的工具支持。
本文内容来自RWTH Aachen University WZL 实验室 2025 年 SIMULIA 中欧区域用户会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