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开源一些处理ODB文件的PYTHON程序

3月前浏览193

概述

  最近事情很多,写帖子的频率大幅度降低。
  话不多说,这个帖子开源一些处理ODB文件的PYTHON代码,这些程序都不是我写的,是AI写的。对于处理ODB文件,我之前一直热衷于自己查文档、写程序,直到我尝试了用AI写代码,发现很好用,虽然AI编写的代码一般不会一次运行成功,但是不断的报错信息扔给AI,它总能给出正确的程序。
  我甚至觉得,AI写代码的效率,取决于我们对问题描述的准确性,当你对问题有足够的了解,并且采用精准的语言描述问题和需求,AI写代码的效率的正确率大幅度提升

获取ODB的所有PART

   这个函数输入一个参数:ODB文件的位置。输出所有的PART名称。

def get_all_parts(odb_path):
    odb = openOdb(odb_path, readOnly=True)
    parts = list(odb.rootAssembly.instances.keys())
    odb.close()
    return parts

获取某个PART所有的节点编号

   这个函数输入的参数依次为:ODB文件路径和PART名称。输出当前PART的所有节点编号。

def get_part_node_labels(odb_path, part_name):
    odb = openOdb(path=odb_path, readOnly=True)
    nodes = []
    
    for instance in odb.rootAssembly.instances.values():
        if instance.name.startswith(part_name):
            nodes.extend([node.label for node in instance.nodes])
    
    odb.close()
    return nodes    

获取指定分析步的所有FRAME

   这个函数输入两个参数,分别为ODB文件的路径、分析步名称。输出当前分析步下的帧数目。

def get_step_frame_count(odb_path, step_name):
    """获取指定分析步的帧数"""
    try:
        odb = openOdb(odb_path, readOnly=True)
        
        # 检查分析步是否存在
        if step_name not in odb.steps:
            print("错误:未找到以 '%s' 开头的部件实例" % step_name)
            odb.close()
            return None
        
        # 获取分析步的帧数
        step = odb.steps[step_name]
        frame_count = len(step.frames)
        
        odb.close()
        return frame_count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错误:未找到以 '%s' 开头的部件实例" % e)
        return None

获取指定节点指定FRAME的U

   这个函数输入参数依次为:ODB文件的路径、PART名称、节点编号、当前分析步名称和当前帧。输出指定节编号指定帧的U数据。

def get_node_displacement(odb_path, part_name, node_label, step_name, frame_id):
    """获取指定节点在特定帧的位移数据"""
    try:
        odb = openOdb(odb_path, readOnly=True)
        
        # 获取部件实例(支持前缀匹配)
        instance_names = list(odb.rootAssembly.instances.keys())
        matching_instances = [name for name in instance_names if name.startswith(part_name)]
        
        if not matching_instances:
            print("错误:未找到以 '%s' 开头的部件实例" % part_name)
            print("可用部件实例:", instance_names)
            return None
        
        instance = odb.rootAssembly.instances[matching_instances[0]]
        
        # 通过遍历查找节点(兼容旧版API)
        target_node = None
        for node in instance.nodes:
            if node.label == node_label:
                target_node = node
                break
        
        if target_node is None:
            print("错误:在部件 '%s' 中未找到节点 %d" % (matching_instances[0], node_label))
            return None
        
        # 获取位移场
        step = odb.steps[step_name]
        frame = step.frames[frame_id]
        displacement = frame.fieldOutputs['U']
        
        # 获取节点的位移值
        node_disp = displacement.getSubset(region=target_node).values[0].data
        odb.close()
        return node_disp  # 返回 (U1, U2, U3) 元组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获取位移数据时出错: %s" % e)
        return None

获取指定部件所有节点指定FRAME的U

   这个函数的输入参数依次为:ODB文件路径、当前分析步名称、当前帧和PART名称。输出 当前PART所有节点指定帧的U数据。   

def get_part_displacements(odb_path, step_name, frame_id, instance_name):
    """
    获取指定部件所有节点在指定帧的位移数据
    
    参数:
        odb_path: ODB文件路径
        step_name: 分析步名称
        frame_id: 帧索引(从0开始)
        instance_name: 部件实例名称
        
    返回:
        字典 {节点编号: [U1, U2, U3]}
    "
""
    odb = openOdb(odb_path)
    step = odb.steps[step_name]
    frame = step.frames[frame_id]
    instance = odb.rootAssembly.instances[instance_name]
    
    displacement = frame.fieldOutputs['U']
    results = {}
    
    for value in displacement.getSubset(region=instance).values:
        results[value.nodeLabel] = list(value.data)
        
    odb.close()
    return results

写在最后

       上面的程序,都是用AI编写的。除了PYTHON语言本身的计算速度不理想之外,我还没发现有什么缺点,ODB读取速度慢不该PYTHON背锅,当时用FORTRAN写下第一段ABACUS代码的博士,很难想到这个程序会活到后面的AI时代。更想不到AI会挑战数值仿真的地位  。
  开源程序不是我的目的,上面的代码随便输入一些指令AI就能写出来。但这恰恰正是问题所在,随便输入一个指令就能写出来,那还要我 干啥?难道只要我输入指令?
  目前遍地生花的AI工具不是AI发展的最终形态,也许最终形态这种说法本就不合理,因为事物总是出于动态发展之中的,若是AI只是停留在豆包、DeepSeek这个阶段,那只有一种可能:AI成为历史了。
       人总要做一些超越机器的思考,而不是满足于对机器的灵活运用



来源:有限元先生
STEPSpython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5-29
最近编辑:3月前
外太空土豆儿
博士 我们穷极一生,究竟在追寻什么?
获赞 41粉丝 35文章 87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基于多面体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ABAQUS用户自定义单元

概述  采用ABAQUS平台提供的UEL二次开发接口,将比例边界有限元法(The 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BFEM)嵌入到ABAQUS中,开发一种任意多面体自定义单元,该自定义单元没有面和节点数量的限制,相比较经典的结构化有限元网格,该种单元非常适用于复杂几何模型的离散,尤其在涉及到多种尺度的几何模型中,任意多面体单元能够快速的完成尺寸由小到大的过度,降低了有限元模型的自由度。  以一根悬臂梁为例,计算了悬臂梁的自振频率,计算结果与abaqus保持一致。模型信息介绍  悬臂梁尺寸为 ,杨氏模量为 ,密度 ,泊松比 。分别采用两种网格对该几何模型进行离散,首先是经典的六面体网格,如下图  然后是任意多面体网格,如下图  这里给出一些单独的任意多面体单元。下面的单元有12个表面,20个节点。  下面的单元有16个表面,28个节点。  下面一起显示一些单元。  下面是剖面。  可以想到,任意多面体单元在离散复杂几何模型方面有一定的潜力。悬臂梁自振频率  下面是FEM和自定义任意多面体单元计算的前五阶自振频率。自定义单元的可视化我没有做,我想大抵用python提取数据导入到paraview就行了。首先是第一阶。  然后是第二阶。  第三阶。  第四阶。  第五阶。总结  熟悉有限元计算的同行们都知道,一次完整的有限元分析流程中,花费在网格上的时间比较多,网格剖分需要大量的人为干预,主要是为了保证在结构的几何过度剧烈的区域有足够的节点捕捉结构的场变量,让结果足够的平滑。如果有一种网格模式不需要或者大量减少人为干预,工程师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在结构优化设计方面。  多面体单元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网格剖分工作中的人为干预,这种单元没有面和节点数量的限制,意味着在复杂几何结构离散方面有巨大的优势,有兴趣的同行们可以交流。来源:有限元先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