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Nature期刊:我的博士生导师被解雇了,我受到了附带伤害。我学会了如何在研究生院建立韧性

6月前浏览285
今天下班比较晚,反而睡不着了,打开Nature期刊网站,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我清楚地记得那个下午,我被我梦想的实验室——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大学南极研究小组录取为博士生。但我从未踏上南极的土地,也从未在那里完成博士学位。在我 2016 年开始学生生涯仅仅 18 个月后,几名研究生指控小组负责人大卫·马尚 (David Marchant) 在野外考察期间对他们进行性骚扰,这让小组感到震惊。经过
大学的调查,他被解雇了。(马尚当时否认了这些指控。记者无法联系到他和他的律师杰弗里·桑基(Jeffrey Sankey)请其置评。我在波士顿大学的其余时间让我处于一个艰难的境地。该研究所迅速采取行动,以减轻对其公众认知的负面影响——例如,关闭了该实验室的网站。但它保证我和另一名剩余的学生只能获得到学年结束的资助。我经常遇到阴谋和警惕,而不是来自南极研究界其他人的支持。我发现自己在新的博士职位面试中不得不回答尴尬的问题,而不是科学调查:我事先是否知道(我不知道),我自己是否受到骚扰(我没有)?我决定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

八年后的 2025 年 1 月,我终于在德国波茨坦的亥姆霍兹地球科学中心获得了地球科学博士学位。这段旅程给我留下了一些建议,关于研究生如何在面对容易被剥削的学术等级结构时使自己具备韧性,以及大学课程如何让学生做得更好。每年,数十万学生开始攻读研究型博士学位,进入一个对他们不利的不稳定系统。此类学位的结构和要求因国家而异。但这些问题——通常源于学术界的等级制度性质——似乎超越了国界。尽管良好的指导可以对职业结果产生积极影响,但在实践中,博士生往往只能自生自灭。

我的主要建议是:学生们,像对待工作一样对待你的博士学位。这一信息经常被用来对抗过度工作的学术文化和由此引发的严重心理健康挑战。我建议将心态扩展到工作本身之外——例如,扩展到沟通。在德国,我发现跨学术等级的关系通常是礼貌的,但很少像在美国那样熟悉。这种正式的距离有助于人们在科学分歧期间进行专业和公开的交流,并避免了偏袒的感觉。

培养网络的重要性不容低估。网络建立弹性。我发现,在我的直接团队之外,在几个机构中确定该领域的一些关键的中高级领导者是有帮助的。我向他们寻求指导和机会。要建立网络,请参加会议 — 尽可能亲自参加。使用社交媒体。为社会博客写作。支持并与学术同行群体建立联系 — 今天的毕业生工作者是这个学术-工业综合体的下一代管理者。通过我的网络,我收到并提供了从工作机会到外展可能性的一切。

像工作一样接近博士学位也依赖于正式的结构支持。加入工会(如果可能)或努力使毕业生工人加入工会。大学应该支持这些努力,并在没有这些努力的情况下,就完成学位的预期时间及其相关产出(如出版物、论文和教学)的财政支持长度提供明确的条款。工会谈判的合同应确保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提供保障,并在机构行为不当时追究其责任。



来源:气瓶设计的小工程师
Marc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5-20
最近编辑:6月前
气瓶设计的小攻城狮
硕士 从事IV储氢气瓶行业。
获赞 44粉丝 118文章 46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储氢行业的"紧箍咒":安全与创新该如何两全?

作为新能源赛道的“老兵”,我最近总在行业论坛上听到这样的声音:"储氢气瓶市场前景广阔,但法规太严苛,新玩家根本不敢入场。"这话不假。储氢技术作为氢能产业的关键一环,各国对气瓶材料、生产工艺、安全测试的规范几乎到了严苛的地步。一个新企业从立项到拿到资质,动辄需要2-3年,数千万的检测认证费用更是常态。这种高门槛固然守住了安全底线,却也浇灭了许多创新者的热情——毕竟,连特斯拉造火箭都能快速迭代,储氢行业却是“原地踏步”。但我也见过另一番景象。某初创团队研发出高性能复合材料气瓶,储氢质量密度远超国际标准,却在长达两年的认证拉锯战中耗尽了资金;某外资企业,试图绕过部分安全标准快速上马项目,但也不了了之。这让我想起彼得·德鲁克的那句"管理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艺术"。安全不该是创新的对立面,法规的初衷更不该是扼杀可能性。或许我们该换个思路:建立分级认证体系,让实验室阶段的技术能小步试错;设立专项基金分担新企业的合规成本;用数字化监管替代一刀切的审批——就像无人机能在电子围栏中安全飞行,储氢技术也完全能在动态监管中找到创新空间。站在氢能时代的大门前,我们既要对风险心存敬畏,也不能因噎废食。当法规从"栅栏"变成"轨道",这个万亿级市场才能真正轰鸣向前。来源:气瓶设计的小工程师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