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5月17日 星期六
协会专访 | 四位掌舵人发声:
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底气
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对科达利、贝特瑞、新宙邦、星源材质的掌舵者进行了深度专访。从材料到结构,从电解液到隔膜,他们不仅复盘了各自企业的发展路径,更讲述了穿越周期的创业心法,用品牌与技术回应了一个关乎国家制造力的命题:中国制造,凭什么赢得世界信任?
这不仅是一次产业访谈,更是一部浓缩了技术突破、时代机遇与个人奋斗的“中国智造”传奇。
科达利(002850.SZ)
董事长 励建立
从“打工人”到全球隐形冠军
1996年,宁波兄弟励建立和励建炬带着2万元南下深圳,在15平米出租屋创办科达利。比亚迪为日企高价结构件发愁时,他们攻克锂电池结构件工艺,用一年20次失败换来国产替代,成本降至三分之一。
2007年,手机电池兴起,他们却将半数利润投入被看空的新能源汽车结构件:“客户要样品,我就敢买3000万设备。”这场赌注在201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后获得回报。
如今,科达利成为全球锂电池结构件的“超级隐形冠军”,深耕28年,全球市占率达40%,引领产业发展。
"二十年只做一件事,从模具到工艺,把电池的骨架打磨到极致。如今全球每四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搭载科达利结构件,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底气!让最顶级的电池,都认准'中国造的结构件'。"
贝特瑞(835185.BJ)
董事长 贺雪琴
100万“救命钱”背后的产业突破
2002年,深圳高交会的一个角落里,一个负极材料项目吸引了贺雪琴。他顶住压力,说服集团注资贝特瑞。可真正的挑战刚刚开始:中国具有充分的负极材料原材料资源,但苦于技术不精,在过去的十多年,这一领域一直被日本企业垄断。
最艰难时,深圳高新投的一笔100万元贷款成了“救命稻草”。他带着团队反复打磨,甚至靠“笨办法”反复测试石墨颗粒数万次,终做出国际一流的负极材料。
2010年,贝特瑞负极材料全球市占率跃居第一,日本企业也开始高价采购其专利授权。此后,贝特瑞的技术持续迭代,918高容量石墨负极材料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连续15年全球市占率领先,成为中国负极材料出海的首个标杆。
"决定一块电池性能上限的,不是造型,而是我们注入的材料基因。我们不断突破,从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到闭环回收新生方案。全球电池能量革命,中国材料正在重写篇章!"
星源材质(300568.SZ)
董事长 陈秀峰
从贸易商到“破壁者”的孤勇之路
2003年,陈秀峰还是在日本电子贸易中摸爬滚打的小商人。一次缺货危机让他意识到,锂电池隔膜被日本垄断,中国厂商连议价资格都没有。他拍案而起:“凭什么中国人要受制于人?”
他倾尽身家闯进技术封锁的“无人区”:没设备,就带队三年逆向破解;没资金,就顶着40℃高温在厂房三天三夜调试生产线,跑遍20多家风投。2008年,星源材质同时突破干、湿法隔膜技术,令海外同行震惊:“中国居然真的造出来了!”
15年后,星源材质已成为中国首家同时掌握干、湿法工艺的企业,是全球首个提出动力锂电池隔膜概念的公司,中国首个产品批量出口海外的隔膜企业,亦是拥有最多隔膜专利的行业龙头。
"历经五代工艺创新,我们以精湛的中国精度,掌控全球顶尖电池每一次的能量脉动。二十年来,为微观领域精研细作,中国隔膜已成为全球电芯安全标准的引领者!"
新宙邦(300037.SZ)
总裁 周达文
转型锂电池的“技术突围者”
2002年,周达文与校友合伙创立新宙邦,彼时日韩企业几乎垄断电解液市场。他敏锐捕捉到消费电子电池的爆发机遇,率先从电容器化学品切入市场,采用“研发一代、储备一代、量产一代”的三段式策略,硬是在日韩包围圈中突围。
2002年,新宙邦带领团队在深圳坪山投建首条电解液产线,历经数年技术积淀,终于在2014年成功登顶全球电解液销量第一。
到了2023年,新宙邦电解液年销量突破21.12万吨,全球市占率稳居前列,客户覆盖宁德时代、三星、松下等行业巨头,并成为唯一同时获得“电容器化学品+电解液”国家级单项冠军的企业。
"电解液是电池的血液,我们用创新引领全球五大洲。销量不是靠价格拼出来的,而是靠技术与品质一步步赢出来的。中国电解液,就是全球电池的'生命之源'!"
从左至右: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小祎、科达利总经理励建炬、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会长陈寿、新宙邦总裁周达文、科达利董事长励建立
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左一)
星源材质董事长陈秀峰(右二)
以技术破局
让中国方案领跑全球
在答谢宴现场,四家企业携最新技术集中亮相,打出“中国电池材料“的王牌。
科达利秉持科技领航、价值至上,作为全球领先的动力及储能电池精密结构件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带来一系列先进电池结构件新品,包括定向定点防爆、四边不等壁厚、高能量密度快充等“高精尖”结构组件,以“骨架工程”持续进化驱动中国制造走向全球顶级新能源品牌的核心部位。
贝特瑞发布“全链新生”正负极材料闭环回收方案,在全球首次实现从黑粉到再生正极材料的超短流程回收。负极端则提出柔性新生技术,构建绿色电池材料的闭环逻辑。“资源-材料-再生”三位一体,回应“双碳”目标下的全球可持续诉求。
新宙邦发布“全链智创解决方案”,五款全球首发产品聚焦电解液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宽温域等关键性能指标,引领行业迈入电解液3.0时代。新发布的“诺莱特云商平台”更以数字化手段重塑客户体验,为B端采购带来一站式便捷服务。此外,新宙邦联合翻译出版电池基础书籍《电解质、界面和界相》,展现其深耕学术、赋能行业的战略定力。
星源材质聚焦“新场景”,发布“大储能用隔膜方案”和“高安全动力用隔膜方案”。其差异化产品矩阵覆盖从低温涂层、非氟涂层到面向AI、低空飞行器的高性能隔膜,同时也面向固态电池推出聚合物电解质隔膜与刚性骨架,为全球客户打开下一代隔膜技术的想象空间。
“新三样”加速出海
从一颗电池,读懂深圳制造
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新三样”成为上市公司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数据显示,深圳16家“新三样”上市公司2024年度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合计2832.37亿元,同比增长30.6%。科达利、贝特瑞、新宙邦、星源材质四家深圳”新三样“代表性上市企业,正以扎实的技术实力和领先的品牌影响力,在出海浪潮中不断打开新空间。
科达利2024年营收超过120亿元,同比增长14.44%。公司海外产能布局已覆盖德国、匈牙利、瑞典、美国、马来西亚等地,构建起支撑宁德时代、三星SDI、Northvolt等国际客户的本地化制造网络。同时,公司正积极拓展人形机器人结构件领域,形成第二增长曲线,展示出在新能源与智能制造双赛道上的稳健延伸。
科达利德国生产基地一期项目
贝特瑞2024年营收142.37亿元,负极材料销量逆势增长20.97%,达到43.78万吨。公司以印尼、摩洛哥项目为全球战略支点,在巩固材料端技术优势的同时,重塑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其全球化战略正加快从“中国工厂”转向“全球资源再造”。
印尼总统佐科出席贝特瑞首个海外项目投产仪式
新宙邦2024年实现营收78.47亿元,同比增长4.85%。公司电池化学品出货量达35万吨,同比增长66.8%。目前,公司已在波兰、美国、日本、韩国、荷兰、马来西亚等多地开展业务与投资,其中在波兰建设的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已初具规模,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项目总投资约3.5亿美元,全球业务版图持续扩张。
波兰西雷姆市长对新宙邦董事长覃九三表彰
星源材质2024年营收达35.41亿元,同比增长17.52%。隔膜材料产量同比增长56.25%,销量同比增长57.64%。海外方面,公司在马来西亚建有生产基地,在欧洲设有工厂,并正探索进军北美市场的可行性,全球化战略不断提速。
马来西亚槟城州元首阿末弗兹
为星源材质董事长陈秀峰先生授予拿督勋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