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Comsol不规则层流

3天前浏览23


引言

在工程与自然领域,不规则流动广泛存在,流体呈现出非均匀、无规则的流动状态,涉及复杂的流场分布和变化。可以采用Comsol 软件研究其复杂特性、揭示流动规律提供了有效途径,对优化设计等意义重大。


投稿|热流Es

 编辑|小苏

 审核|赵佳乐

图|(除特殊标注外)由软件截图提供


不规则流动

不规则流动,是流体力学中一种复杂的流动形态。不规则流动具有流速大小和方向随机脉动、涡旋结构瞬息万变的特征。其运动轨迹紊乱无序,内部存在大小各异的涡旋,形成能量从大尺度涡旋逐级向小尺度涡旋传递的 “级串” 现象,导致显著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交换。

不规则流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与工程领域,如大气湍流影响航空飞行安全与气象预测,河流中的湍流影响泥沙输运和生态环境等。研究不规则流动需结合理论分析、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以揭示其复杂机理,从而实现流动控制与优化,对航空航天、能源、环境等众多领域发展意义重大。
图1. 水滴的不规则流动

物理建模

不规则流动几何模型如图2所示。计算过程设置模型的动力粘度和密度参数,为保证结果准确性,材料参数从相关论文资料及现有实验数据中获取,如图3所示。
图2. 物理模型
图3. 材料参数

边界条件

采用层流物理场建模,包括速度入口,压力出口及对称边界条件。
图4. 物理场边界条件

网格划分

comsol中不规则层流建模的网格处理需兼顾几何复杂性与流动特性,以确保计算精度与效率。在处理不规则几何时,建议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如三角形/四面体)捕捉复杂边界,同时对关键区域(如壁面、涡旋区)进行局部加密。对于层流流动,需特别关注边界层网格质量,建议使用边界层网格功能,通过设置足够的层数(通常5-10层)和合适的增长因子(1.2-1.5)解析速度梯度。

在网格划分策略上,可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的自适应网格技术。例如,先基于几何特征生成初始网格,再通过物理场求解结果(如速度梯度、压力变化)驱动网格细化,重点优化高梯度区域。对于时间依赖问题,可结合瞬态自适应网格动态调整网格密度,平衡计算成本与精度。此外,需注意网格质量指标。控制单元>0.3,避免出现狭长或扭曲单元。最后,通过网格收敛性研究验证结果可靠性,逐步加密网格至物理量变化小于5%。合理的网格策略能有效提升不规则层流模拟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图5. 网格分布

结果展示

采用稳态全耦合求解器进行求解,得到模型速度、压力等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6. 压力分布
图7. 速度分布



来源:Comsol有限元模拟
Comsol动网格湍流网格处理航空航天理论材料控制气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5-21
最近编辑:3天前
comsol学习课堂
硕士 | 仿真工程师,... Comsol工程师,研究方向多物理场
获赞 84粉丝 412文章 12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Comsol埋地电缆电磁热耦合模拟

本例演示了Comsol模拟埋地电缆电磁热耦合过程。基于COMSOL的埋地电缆电磁-热耦合仿真通过耦合电磁场(电磁损耗)与热场(传导/对流传热),结合材料参数(电导率、导热系数)及土壤边界条件(热绝缘/对流换热),分析电缆温度场与电磁场分布,实现载流量优化及敷设方式评估,保障电缆安全运行。投稿|电子F430编辑|小苏审核|赵佳乐埋地「电缆」埋地电缆是一种敷设于地下或墙体内的电力传输设施,主要由导体、绝缘层、护套等组成,具有抗腐蚀、耐压、抗机械损伤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城市电网、工业区、交通设施及新能源等领域其核心优势在于隐蔽性强、可靠性高,可避免架空线路的视觉污染和环境干扰,同时降低外力破坏风险。导体多采用铜或铝,绝缘层常用交联聚乙烯(XLPE)、聚氯乙烯(PVC)等高分子材料,护套则选用耐候性聚乙烯(PE)或抗啮齿动物铠装层。部分高端电缆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或乙丙橡胶(EPR),以增强极端环境下的耐用性。现代埋地电缆融合物联网技术,实现温度、湿度的实时监测与故障预警。铠装结构(如T05V2PfG2642型)可抵御啮齿动物破坏,新型环保材料(如可降解护套)正成为研发趋势。安装需遵循埋深≥0.7米、避开腐蚀性土壤等规范,采用直埋或电缆沟敷设,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突破22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8.5%,受益于智能电网改造和“双碳”目标推进。图1.埋地电缆现场照片物理「建模」几何模型包括电缆和土壤部分,计算磁场和物理场边界条件如下。图2.物理建模网格「划分」在COMSOL中模拟埋地电缆的电磁-热耦合过程时,网格划分需综合考虑电磁场热分布与热传导效率的平衡。首先采用分层细化策略:电缆导体因焦耳热集中,其网格尺寸需≤导体直径的1/10;绝缘层因介电损耗和热传导需求,网格尺寸应≤厚度的1/3;护套层因热阻效应需≤厚度1/2;而土壤区域远离电缆处可采用梯度网格粗化(最大尺寸≤导体直径),近地表区域设置边界层网格以捕捉对流换热效应。网格类型选择上,导体及绝缘层优先采用三角形/非结构网格以适应复杂几何并捕捉场强梯度,护套与土壤交界处则结合扫掠网格提升计算效率。对于多物理场耦合界面(如绝缘层-护套接触面),需加密边界层网格以解析护套损耗,同时通过单元形状因子和局部尺寸函数优化网格质量,避免因扭曲单元导致求解发散。最后,通过网格预览验证导体与绝缘层的连续性,并基于后验误差分析温度梯度分布,必要时采用自适应网格动态调整关键区域密度。该策略可在保证导体焦耳热计算精度的同时,高效解析电缆-土壤系统的热场分布,为载流量优化提供可靠支撑。图3.网格划分结果「展示」通过计算得到埋地电缆电磁-热耦合结果如下。图4.磁通密度分布图5.温度分布图6.等温线分布来源:Comsol有限元模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