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全球最大!比亚迪再创纪录!

2小时前浏览2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4月27日晚,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比亚迪“深圳”号搭载7000余辆比亚迪新能源商品车首航驶往巴西,是国内汽车单次出口量最多的一个批次。

 

作为目前已投入运营的全球装载量最大的汽车运输船,比亚迪“深圳”号堪称“海上汽车宫殿”。总长219.9米、型宽37.7米,相当于在甲板上并排停放18辆标准轿车。拥有9200个标准装载车位,相当于一次运走20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的停车空间。共16层甲板,配备4层可调节甲板,通过先进的升降平台系统,可实现不同车型的高效混装。服务航速19节,确保航线的高效直达,进一步缩短运输周期,降低物流成本,助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更快、更安全地抵达全球用户手中。

 

这是继2025年1月14日全球最大滚装船“礼诺阳光”轮在太仓港交付命名并首航后,全球最大滚装船纪录再次在太仓港被刷新。

 

     据了解,该轮4月25日10时在扬州海事海巡艇的维护下从招商金陵(江苏)船厂离泊,扬州海事制定全程维护保障方案,运用海巡艇维护、ais航速监测、拖轮绑拖伴航等多项措施,实现船舶动态跟踪与通航环境实时优化,确保出江安全无虞。

同时为保障“比亚迪深圳”轮顺利首航,太仓海事局精准对接、服务前置,与码头、代理和货主等相关方紧密沟通,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方案。在该轮靠离泊期间强化现场维护,调派海巡艇在预定点位维护驻守,密切关注附近船舶动态,提醒各维护艇加强配合,同时通过长江航运东大门海事安全监测预警平台、无人机、现场海巡艇等手段实施立体化全程交通组织,滚动播发航行安全信息,提醒相关船舶提前采取措施避让,禁止他船抢越该船船头。

 

据统计,海通太仓汽车码头自2024年12月正式开港以来,已出口21.2万辆国产汽车。今年以来,已有75艘滚装船从这里驶向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涉及11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今年一季度,太仓港出口汽车14.76万辆,同比增长18.35%。其中,出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5.85万辆,同比增长3.06%。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船舶汽车新能源材料物流无人机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5-10
最近编辑:2小时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4粉丝 195文章 234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或引发产业第四次大洗牌!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根据4月15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以下简称 “新国标”)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施行。新国标首次提出因内短路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被称为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据市场消息,如果为满足上述安全要求,“合规电池系统成本将增加15%-20%,二线电池企业改造成本超5亿元。”(消息来源:海报新闻)这对很多二三线电池企业来说,近乎是一条很难逾越的生命线。要知道,即便是二线电池龙头企业中创新航2024年综合毛利率也不过15.89%,年创造净利润5.91亿元;而诸如瑞浦兰钧这样的强势黑马2024年甚至巨亏11.63亿元,刚刚登陆港交所的正力新能24年仅盈利0.91亿元。产业竞争残酷程度可见一斑。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5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但仅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两大巨头就占据了69.82%的市场份额,第3-10名企业则占据26.19%市场份额,前10名占据着96%的市场份额。此外,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显示,资本也在向寡头加速聚集。2024年上半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瑞浦兰钧、中创新航和国轩高科资金净值(资金储备-短期有息债务)合计为2584.35亿元,其中仅宁德时代资金净值就高达2471.31亿元,占比达95.63%。(注部分企业尚未披露2024年年报,为保持数据客观公正,所以统一采用2024年半年报数据) 市场悲观预测 “预计2027年整改大限前,30%产能面临关停。”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动力电池历史三次大洗牌中,就曾出现因 “产业出现严重供需错配及政策变化” 引发的产业大洗牌。最惨烈时,不到两年间1/3的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时间回拨到多年前,从2013年到2017年,整体规划出来的产能达到了228GWh,但2017年只用掉了37GWh,所以从整体来讲,动力电池现阶段已经表现为部分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当时市场预计产能过剩的情况可能会延续到2020年以后。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为了提高市场进入门槛,在2016年底工信部出台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将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产能的门槛从0.2GWh抬高至8GWh。这直接导致大批市场中部与尾部的动力电池公司无法达标直接出局。当时有头部玩家直言:“(这一标准)不是高,而是非常高。” 根据东吴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在2016年,仅有比亚迪与宁德时代达到了8GWh的产能门槛,连国内动力电池产能排名第三的国轩高科,在2016年都仅有6GWh产能。当时导致大批动力电池企业破产,一些企业破产背后的原因几乎全部指向政策红利期的盲目扩张。数据显示,中国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已经从2015年的大约150家降到了2017年的100家左右,1/3的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而宁德时代成为政策变化的最大受益者。2017年,宁德时代以17%的市场份额摘得全球第一的桂冠。2018年、2019年补贴退坡与新政变化又引发了新一轮的产业洗牌。2018年6月12日,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新政正式开始实施,财补新政划分出了细致的续航里程区间:纯电动车续航150-300公里车型补贴分别下调约20%-50%不等,低于150公里续航的车型将不再享有补贴;续航里程300-400公里及400公里以上车型,分别上调2%-14%不等。其中补贴新政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时的主流技术磷酸铁锂电池虽然具有安全性高、成本较低的优势,但是其劣势也很明显,就是能量密度比较低,难以达到当时新政要求。这导致大量磷酸铁锂电池企业的破产,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就是当时产业巨头沃特玛的倒下,原TOP3企业沃特玛电池产品因没有达到相应的能量密度,订单就此一落千丈。到了2018年1月,沃特玛就已经跌出了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前十名,直至最后破产。2019年,由于新能源补贴退坡幅度超过50%,新能源车市硬着陆,新能源汽车产品销量同比 “五连跌”,上游动力电池市场装车量也经历了同比 “三连跌”;此外 “动力电池白名单” 的废除,外资动力电池企业卷土重来,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竞争加剧。以史为鉴,可明得失。如今,我们又到了新的产业与政策调整期,环境的剧烈变化也必然对未来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事实上留给二三线企业反应与应对的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北京的经济学家魏杰多年前曾经下过一个预言。“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非常痛苦,我估计再过10年,现在的民营企业200个中间有一个保留下来就不简单,垮台的垮台,成长的成长。”经营企业就是如此残酷。笔者认为,伴随着产业竞争到了深水区,很多公司都在生死边缘。在当前的产业形势下,保持财务的健康性非常重要,历史多次证明,面对行业寒冬,财务健康的公司更可能穿越周期成为赢家,而那些财务脆弱的公司将面临严峻考验,不排除会发生债务违约甚至倒闭破产的风险。所以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活下去,其次才是加速科技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前瞻性构建一体化版图,另外一个破局方式就是扩大全球市场开拓力,加速出海。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