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发布!吉利成立电池产业集团吉曜通行!

2小时前浏览6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423日,吉利在2025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全新科技硬核SUV原型车——银河战舰,并宣布吉利控股集团将整合旗下电池业务,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浙江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曜通行”),将原有的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实现吉利自研自产电池安全系统与电芯产品的“强强合体”。这是吉利推进落实《台州宣言》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吉利三电核心零部件完成了从产业孵化到深度赋能的战略布局。


图片

天眼查APP显示,吉曜通行成立于2025126日,注册资本10亿元,经营范围含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电池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电池销售等。该公司由浙江济底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吉利产投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0%,实际控制人和最终受益人为李书福。  

作为控股集团旗下的电池产业集团,吉曜通行将打造行业领先的电芯研发、智能制造及供应链管理能力,引领全球电化学产业创新,繁荣人车家能源服务生态。  

吉曜通行拥有行业内目前最大、最先进的短刀产能,已在全国构建覆盖6大生产基地的智能化制造网络,以严苛标准、卓越智造,守卫电芯安全。


 

图片


金砖电芯作为吉利自研自产电芯,将聚焦远超行业安全标准的磷酸铁锂短刀技术路线,陆续推出超级快充、高能量密度、超级混动等行业一流的电芯产品系列,为吉利控股旗下各品牌车型全面赋能。


图片  


未来,吉利控股旗下极氪等高端豪华品牌车型将全面引入金砖电芯,以金砖之名打造安全之芯,以金砖标准守护安全出行。吉利各品牌战略车型也将搭载金砖电芯,与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强强联合”,实现“短刀平权”,“安全平权”。  

吉利控股集团此次将金砖电池与神盾短刀电池进行品牌整合,全新的“神盾金砖” 名称寓意深刻:“神盾” 代表其极致的电池安全防护体系,“金砖” 则象征行业领先的电芯技术。

作为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升级成果,神盾金砖电池融合了电池、架构、整车、智控、云端的 “无盲区” 防护体系,其测试标准远超新国标 ——36项全场景极限工况测试中,23项指标超越国标,更包含12项国标未覆盖的严苛测试,如电芯针 刺、海水浸泡、电池包底部球击等。  

神盾金砖电池将帮助吉利实现从电化学本征安全到整车系统安全的体系贯通,成为吉利新能源造车时代的又一张安全金名片。  

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作为核心零部件的动力电池,占整车制造成本三分之一甚至更多,与汽车的整体性能、安全和价格息息相关,甚至能极大地影响整个汽车市场的格局。尤其是这几年,中国车市竞争日趋白热化,为了降低成本并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电池已成为各大车企战略布局的必争之地。  

在电池业务上,吉利可谓是如今布局最早、发展最快的车企之一。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主论坛上,李书福首次透露说,全球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普及阶段,吉利控股集团正在打造自己的动力电池产业。  

从十年前开始,吉利集团便开始在电池领域积极布局。通过自研自产、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等多种路径,吉利逐步构建起一条从原材料、电芯设计、电池整包实车验证再到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条。  

20246月,吉利发布自研自产的最新一代“刀片式”磷酸铁锂电池——神盾短刀电池。这款神盾短刀电池生产自耀宁新能源,由原吉利零部件事业发展中心而来。耀宁新能源成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江苏盐城,团队部分成员及技术积淀源于吉利。目前,耀宁在唐山、盐城、上饶、鄱阳均有电池产能布局,南浔设有固态电池研究院,长沙设有矿业技术研发中心,同时设有25万吨矿石墨产能。  

在耀宁之前,吉利电芯主要来自于旗下的衢州极电。202312月,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极氪智能发布全球首款量产800V磷酸铁锂超快充电池金砖电池而负责该电池生产的便是衢州极电工厂,该工厂占地1500多亩、规划年产能为24GWh电芯,是全球最大的三电及储能系统智能制造综合基地。  

除了耀宁极电,吉利还在安驰新能源、耀能、利信能源、衡远新能源等企业均有持股,供应PACK产品,对外投资更是不胜枚举。  

除了投资收购,吉利与行业的多家公司携手布局电池领域。2018年,吉利和宁德时代宣布成立合资公司;2019年,L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2020年,吉利与孚能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动力电池工厂。  

与电池厂商合作的同时,吉利对上下游同样也有涉猎。2023年,吉利联合天齐锂业,共同在上游资源、核心材料、锂电池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同年,吉利和蔚来达成合作,在换电、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此外,吉利的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镍钴锰材料回收率超过99%

通过整合电池业务,吉利实现了从电芯研发、制造到供应链的垂直整合。这种整合不仅提高了效率,还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成本。随着神盾金砖电池的落地以及产业链生态的成熟,吉利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文章来源于电池世界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化学汽车新能源材料储能控制工厂试验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5-10
最近编辑:2小时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4粉丝 195文章 234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或引发产业第四次大洗牌!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根据4月15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以下简称 “新国标”)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施行。新国标首次提出因内短路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被称为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据市场消息,如果为满足上述安全要求,“合规电池系统成本将增加15%-20%,二线电池企业改造成本超5亿元。”(消息来源:海报新闻)这对很多二三线电池企业来说,近乎是一条很难逾越的生命线。要知道,即便是二线电池龙头企业中创新航2024年综合毛利率也不过15.89%,年创造净利润5.91亿元;而诸如瑞浦兰钧这样的强势黑马2024年甚至巨亏11.63亿元,刚刚登陆港交所的正力新能24年仅盈利0.91亿元。产业竞争残酷程度可见一斑。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5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但仅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两大巨头就占据了69.82%的市场份额,第3-10名企业则占据26.19%市场份额,前10名占据着96%的市场份额。此外,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显示,资本也在向寡头加速聚集。2024年上半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瑞浦兰钧、中创新航和国轩高科资金净值(资金储备-短期有息债务)合计为2584.35亿元,其中仅宁德时代资金净值就高达2471.31亿元,占比达95.63%。(注部分企业尚未披露2024年年报,为保持数据客观公正,所以统一采用2024年半年报数据) 市场悲观预测 “预计2027年整改大限前,30%产能面临关停。”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动力电池历史三次大洗牌中,就曾出现因 “产业出现严重供需错配及政策变化” 引发的产业大洗牌。最惨烈时,不到两年间1/3的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时间回拨到多年前,从2013年到2017年,整体规划出来的产能达到了228GWh,但2017年只用掉了37GWh,所以从整体来讲,动力电池现阶段已经表现为部分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当时市场预计产能过剩的情况可能会延续到2020年以后。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为了提高市场进入门槛,在2016年底工信部出台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将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产能的门槛从0.2GWh抬高至8GWh。这直接导致大批市场中部与尾部的动力电池公司无法达标直接出局。当时有头部玩家直言:“(这一标准)不是高,而是非常高。” 根据东吴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在2016年,仅有比亚迪与宁德时代达到了8GWh的产能门槛,连国内动力电池产能排名第三的国轩高科,在2016年都仅有6GWh产能。当时导致大批动力电池企业破产,一些企业破产背后的原因几乎全部指向政策红利期的盲目扩张。数据显示,中国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已经从2015年的大约150家降到了2017年的100家左右,1/3的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而宁德时代成为政策变化的最大受益者。2017年,宁德时代以17%的市场份额摘得全球第一的桂冠。2018年、2019年补贴退坡与新政变化又引发了新一轮的产业洗牌。2018年6月12日,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新政正式开始实施,财补新政划分出了细致的续航里程区间:纯电动车续航150-300公里车型补贴分别下调约20%-50%不等,低于150公里续航的车型将不再享有补贴;续航里程300-400公里及400公里以上车型,分别上调2%-14%不等。其中补贴新政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时的主流技术磷酸铁锂电池虽然具有安全性高、成本较低的优势,但是其劣势也很明显,就是能量密度比较低,难以达到当时新政要求。这导致大量磷酸铁锂电池企业的破产,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就是当时产业巨头沃特玛的倒下,原TOP3企业沃特玛电池产品因没有达到相应的能量密度,订单就此一落千丈。到了2018年1月,沃特玛就已经跌出了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前十名,直至最后破产。2019年,由于新能源补贴退坡幅度超过50%,新能源车市硬着陆,新能源汽车产品销量同比 “五连跌”,上游动力电池市场装车量也经历了同比 “三连跌”;此外 “动力电池白名单” 的废除,外资动力电池企业卷土重来,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竞争加剧。以史为鉴,可明得失。如今,我们又到了新的产业与政策调整期,环境的剧烈变化也必然对未来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事实上留给二三线企业反应与应对的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北京的经济学家魏杰多年前曾经下过一个预言。“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非常痛苦,我估计再过10年,现在的民营企业200个中间有一个保留下来就不简单,垮台的垮台,成长的成长。”经营企业就是如此残酷。笔者认为,伴随着产业竞争到了深水区,很多公司都在生死边缘。在当前的产业形势下,保持财务的健康性非常重要,历史多次证明,面对行业寒冬,财务健康的公司更可能穿越周期成为赢家,而那些财务脆弱的公司将面临严峻考验,不排除会发生债务违约甚至倒闭破产的风险。所以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活下去,其次才是加速科技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前瞻性构建一体化版图,另外一个破局方式就是扩大全球市场开拓力,加速出海。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