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射频技术很可能在未来十年内彻底沦为科技产业链中的"边角料"!

4小时前浏览2

在科技浪潮以近乎狂飙的速度奔涌向前的今天,射频技术的发展轨迹犹如一道逐渐黯淡的弧线,其处境之艰难令人扼腕叹息。这项曾经在通信领域熠熠生辉、撑起无线连接半壁江山的关键技术,正经历着一场从云端到尘埃的蜕变,在市场的洪流中被无情地推向边缘,渐渐沦为看似无关紧要的"边角料"。


回溯射频技术的黄金时代,从早期模拟通信到2G数字信号的跨越,射频技术曾是通信设备研发的核心战场。工程师们在实验室里反复调试天线增益、优化射频前端架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能带来通信质量的显著提升。然而,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技术迭代的节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当我们以解剖者的视角审视一台售价数千元的智能手机,会发现射频模块在整个硬件体系中的占比已低到令人惊讶的程度——在成本构成上,它可能仅占整机价格的1/30至1/50,甚至更低。以某旗舰机型为例,其搭载的顶级OLED屏幕采购成本超过150美元,而集成度极高的射频前端模组连同天线系统,总价往往不超过40美元。在手机内部空间布局上,这个承载着无线信号收发重任的模块,被压缩在主板边缘的狭小区域内。相比动辄占据手机1/3空间的电池、需要精密光学结构支撑的摄像头模组,射频模块的物理存在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价值与存在感的倒挂,在手机新品发布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如今的发布会现场,聚光灯下的绝对主角早已不是射频技术。当某品牌CEO手持最新机型,花费半小时展示1英寸大底主摄的夜拍效果,通过ISO 12800超高感光度样张与竞品的对比,生动演绎"夜视仪"级拍摄体验时;当另一家厂商用精美的3D动画演示自适应刷新率屏幕如何在1Hz-120Hz之间智能切换,强调每一帧画面的丝滑流畅时;当快充技术以"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震撼标语点燃全场时,射频功能的介绍往往被压缩在发布会的尾声。即便提及,也只是用PPT上的几行小字标注支持的5G频段数量,或者轻描淡写地提到"信号增强技术",既缺乏数据支撑,也没有直观的用户体验展示。更值得玩味的是,消费者在选购手机时,往往会为了一亿像素摄像头、2K分辨率屏幕反复比较,却鲜少有人关注手机的射频性能参数。


比如前段时间VIVO发布会,要不是有射频同学发朋友圈参与了这个项目,我都找不到里面射频介绍。



射频技术的"管道化"趋势,正在重塑整个产业生态与人才需求结构。随着5G技术的普及,射频前端的模块化、集成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过去需要专业工程师反复调试的滤波器、功率放大器等核心组件,如今已被高度集成的SoC芯片替代。自动化设计工具的成熟,使得基础射频电路的设计周期从数月缩短至数周。这种技术进步带来的副作用,是大量重复性、标准化的射频开发工作被机器取代。某通信设备制造商透露,其射频设计团队规模在过去五年间缩减了40%,但产品研发效率反而提升了30%。


在人才市场上,这种转变直接体现在供需关系的失衡上。十年前,射频工程师曾是各大企业争相抢夺的香饽饽,掌握毫米波技术的高端人才年薪可达百万级别。而如今,即便在通信产业发达的深圳、上海,初级射频工程师的起薪较五年前不升反降,部分企业甚至将射频岗位纳入"辅助类技术岗"。更严峻的是职业发展瓶颈,过去从初级工程师晋升到技术总监的传统路径,如今因岗位锐减变得异常艰难。某猎头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射频技术类岗位的晋升周期平均延长了1.8倍,大量工程师被困在基础岗位上,形成激烈的"内卷"竞争。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新兴赛道,会发现射频技术的困境进一步加剧。在智能汽车领域,行业焦点集中在自动驾驶的感知算法、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线控底盘的响应精度等硬核技术上。尽管车联网、V2X通信需要射频技术支持,但成熟的通信模组解决方案已能满足90%以上的应用场景,车企更愿意将资源投入到自动驾驶芯片、激光雷达等关键领域。某头部新能源车企的研发投入报告显示,其射频技术相关预算仅占总研发费用的3.2%,而自动驾驶算法研发占比高达38%。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这种边缘化趋势更为明显。工程师们将主要精力放在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优化、多传感器融合算法、仿人运动控制等核心课题上。射频通信在机器人系统中更多扮演辅助角色,仅用于实现远程监控、软件升级等基础功能。某款量产人形机器人的BOM清单显示,其射频模块成本占比不足1.5%,与价值数万美元的伺服电机、高精度减速器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产业重心的转移,使得射频工程师在这些新兴领域难以找到职业发展的突破口,加剧了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


今年的巴展,射频无线所占据的位置越来越少,大部分都是人工智能这些,RAN的AI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站在科技发展的十字路口,射频技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在5G网络建设、物联网等领域,射频技术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市场关注度、技术创新热度到人才培养体系,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如果不能在6G通信、太赫兹技术、智能超表面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射频技术很可能在未来十年内彻底沦为科技产业链中的"幕后配角"。而对于无数奋战在一线的射频工程师而言,如何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实现职业转型,将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课题。这场关于技术价值与职业命运的双重变革,或许正是科技产业新陈代谢的必然过程,却也值得整个行业进行深刻反思与战略调整。


说实话,这是我入行十多年的感受,虽然很多人还在挣扎,但是射频技术管道化的现实却很难扭转。未来一定还有射频工程师这个职业,但可能会越来越边缘化。


瓶颈是个好东西,当你处在技术的关键路径上的时候,所有的目光都盯着你。当你做的越好,带宽越宽,速率越快,就越容易被忽视,流向流向我们家家户户的水管一样。



来源:射频学堂
电路光学汽车新能源芯片通信电机自动驾驶控制人工智能管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5-10
最近编辑:4小时前
射频学堂
硕士 学射频,就来射频学堂。
获赞 153粉丝 346文章 103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射频设计中的关键指标:ACLR及其优化

在射频设计领域,工程师们需要应对众多复杂的系统指标,如EVM(误差矢量幅度)、VSWR(驻波比)、NF(噪声系数)和ACLR(邻道泄露比)等。这些缩写术语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令人困惑,但理解它们对于掌握射频系统设计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个重要的射频指标——ACLR。No.1 ACLR的定义ACLR是“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Ratio”(邻道泄露比)的缩写,它衡量的是主信道功率与相邻信道功率的比值。另一个与之相似的指标是ACPR(Adjacent Channel Power Ratio,邻道功率比),两者在概念上基本相同,只是名称不同。在基站设计中,通常使用ACLR作为系统指标,而在终端设计中,则更多采用ACPR。在一个射频系统的工作频带(OBW)内,可以划分为多个信道,每个信道的载波带宽称为CBW(信道带宽)。当其中一个信道作为主信道工作时,由于系统非线性的影响,载波信号可能会泄露到相邻信道。主信道与相邻信道的功率比即为ACLR,其计算公式如下:ACLR通常以dBc(相对于载波的分贝值)表示,因此可以通过上述公式直接计算得出。No.2 ACLR的影响虽然ACLR的定义相对简单,但其指标不佳可能会对系统产生显著影响:• 干扰问题:如果ACLR指标不佳,主信道的相邻信道上会出现一个强大的未知信号。如果附近的通信系统恰好工作在这些相邻信道上,这些信号将对该通信系统造成严重干扰,甚至可能导致系统无法 正常工作。• 功率效率问题:根据功率守恒定律,如果相邻信道上有较大的泄露功率,主信道的功率就会相应减少,从而降低通信系统的效率,导致功耗增加。No.3 ACLR的系统要求所有无线通信系统都对ACLR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基站设计中。例如,在LTE(第四代通信系统)中,3GPP TS 36.141 version 9.12.0 Release 9规定,LTE发射机的ACLR必须大于44.2dBc。在5G NR中,对ACLR的要求更高,基站的ACLR通常需要大于45dB,具体要求详见3GPP TS 38.104 version 15.2.0 Release 15。对于UE(用户设备)端,由于发射功率较低,ACLR的要求相对宽松,具体指标可参考3GPP TS 38.101-1 version 15.2.0 Release 15。不同的无线系统对ACLR有不同的定义和要求,因此在设计射频系统时,必须根据相应的无线通信标准来确保系统满足要求。No.4 如何改善系统的ACLR?ACLR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功率放大器(PA)的非线性特性。由于系统的非线性,载波信号会在相邻信道产生泄露。以下是几种改善ACLR的方法:• 改善PA的线性度:• 降低PA输出功率:将PA的工作点调整到线性区域,避免接近压缩点,从而减少互调失真。• 采用数字预失真(DPD)技术:DPD可以显著改善PA在高功率下的线性度,从而降低ACLR。• 选择更高线性的PA:使用线性度更高的功率放大器可以有效减少邻道泄露。• 优化后端器件的损耗:• 降低滤波器和天线的插入损耗:低损耗的滤波器和天线可以确保PA在较低输出功率下仍能满足系统功率要求,同时减少反射功率对系统的影响。• 优化匹配网络:良好的级联匹配可以确保信号功率的最大传输,减少反射功率对DPD等技术的影响。• 保证PA输入信号的纯净性:• 加入信道滤波器:在PA前级加入信道滤波器,可以过滤前级产生的互调失真,从而改善整个射频发射链路的ACLR性能。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射频系统的ACLR性能,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结论ACLR是衡量射频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系统的干扰水平和功率效率。通过理解ACLR的定义、影响及其系统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来优化PA的线性度、降低后端器件损耗和保证输入信号的纯净性,可以显著改善射频系统的ACLR性能。这对于确保无线通信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至关重要。注释:射频学堂原创或者转载的内容,其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射频学堂仅用于知识分享。如需转载或者引用,请与原作者联系。来源:射频学堂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