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漫谈:如何建立准确可靠的仿真模型(一)

1月前浏览831
 

本文是关于如何建立准确可靠的仿真模型(Good Modeling Practices) 的实战经验,总结为一份白皮 书。文章来自之前CAE仿真面试最频繁被问的50个问题的作者Dominique Madier,总结的非常系统,小编也是从中收获良多,非常推荐给大家参考学习。

小编对原文 做了一个初步翻译和校对,由于文章比较长,总共分为三部分来发布,大家可以关注,欢迎一起讨论。

以下是正文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这个白皮 书的基本说明以及前5个经验之谈。


通过本白皮 书,我将总结进行有限元分析时应遵循的25项良好建模规范。

要实施高质量的有限元分析,分析工程师需掌握多领域知识。有限元法作为一项强大且通用的工具,若正确使用总能获得精确解。然而,缺乏专业指导的新手极易陷入各类常见误区。

有限元分析的学习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更需要大量练习、耐心与毅力。分析工程师解决的问题越多,其专业能力与信心将越强。

掌握建模技术远比熟记特定软件操作命令更为关键。从事机械结构仿真的工程师应当系统学习有限元理论,而非仅关注某款软件的操作流程。

工程师应仅在常规手算方法无法适用时采用有限元分析。需特别注意的是,有限元解并非总是保守估计——在某些工况下,模型计算结果可能低于实际值。

有限元分析工程师需具备实践经验、设计直觉与工程判断力,以深入理解分析对象及其工作环境。这种认知对确定模型特征精度等级(精确建模/合理简化/选择性忽略)至关重要,也将直接影响边界条件设置、误差分析与结果解读的准确性。

最终,通过系统掌握有限元分析原理,工程师将能更高效地与设计团队沟通改进方案,为工程部门创造更大价值。

建立良好建模规范的目标是学会聪明地运用有限元工具,而非将其视为黑箱操作——尽管从求解层面看它确实具有黑箱特性。

确保有限元分析结果精确的前提条件包括:

透彻理解待解问题的物理本质明确分析目标对分析的结果有一个基本的预想掌握有限元软件单元库中各单元特性针对任务需求选择合适单元类型实施正确的离散化策略(合理网格密度与质量)正确施加边界条件(约束与载荷)理解模型假设对响应特性的影响机制掌握模型修正与精度提升的方法保持对关键输出结果的批判性审查

对于有限元分析新手,建议从简单模型入手。切忌直接构建复杂模型:缺乏经验时,既难以理解复杂物理现象,也难以在大型模型中定位错误。预先建立结果预期至关重要。

必须从根本上理解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将有限元分析简单视为CAD的延伸扩展。CAD与FEA的相似性仅限于几何层面,若错误认为模型精度仅取决于几何精度,将忽视单元选择、边界条件定义、材料模型选取、收敛性研究及结果分析等关键要素。有限元分析具有高度复杂性,仅凭几何精度与炫目的云图并不能保证分析质量。

下面是建立准确可靠的仿真模型的25个规范要求。

1.“始于周密的计划”

在启动有限元软件前,请执行并完成以下思考:

1.设计目标具体是什么?2.为何有限元法是本问题的最佳工具?3.设计准则有哪些?4.需建模的结构范围如何界定?5.如何精确定义边界条件(约束与载荷)?6.需预测哪些物理量(应力/位移/频率/稳定性)?7.结果误差容限是多少?

2.“深入理解分析对象”

2.1 物理本质认知:

即使目标是量化关键区域应力,仍需在仿真中建立对问题的定性理解有限元软件可能对错误模型生成数值解,因此必须首先理解真实结构的物理行为

2.2 建模逻辑:

避免依赖有限元预测结构行为基于物理认知构建反映真实行为的数学模型

2.3 验证原则:

确保有限元模型的行为与真实结构一致

3. “明确设计目标”

建模前需回答以下问题:
1.问题复杂度是否超出经典方法求解范围?2.有限元法如何辅助问题求解?3.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4.需计算的物理量有哪些?5.需捕捉全局效应还是局部效应?
目标定义准则:
1.明确仿真预期成果2.禁止无明确目标的建模3.杜绝"试看看"式建模行为4.预先形成行为预测5.准确识别需模拟的物理行为(如:判断屈服时无需启用塑性模型)6.设定计算精度要求

4.“确认输入参数与需求”

分析前准备流程:

输入清单: 列出所有可用输入参数(材料数据/载荷值/几何尺寸等)输出清单: 明确需获取的结果类型(应力云图/位移曲线/频率值等)关联矩阵: 建立输入参数与分析需求的对应关系完整性检查: 识别缺失参数并申请补充数据

5.“选择正确的分析类型”

定义捕获效应所需的分析类型(线性、非线性、静力、屈曲、模态、频响、瞬态等):

静力问题判定:

载荷在较长时间段保持恒定惯性效应与阻尼效应可忽略载荷施加过程足够缓慢激励频率低于结构基频的1/3

线性问题判定:

结构刚度不随载荷变化应变水平低于5%应力应变未超过比例极限

非线性类型识别:

几何非线性(大变形问题)材料非线性(塑性、超弹性等)边界条件时变(接触状态改变)接触摩擦问题多重非线性耦合

接触类型定义:

绑定接触(无相对运动)可分离接触(允许界面开合)摩擦接触(需定义摩擦系数)

系统回答上述问题可明确分析类型,指导建模假设的建立。



来源:CAE仿真空间
ACT非线性通用理论材料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3-20
最近编辑:1月前
CAE仿真空间
硕士 |欢迎关注“CAE仿真空间”公众号
获赞 103粉丝 794文章 88课程 3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