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成功案例】如何利用 Palladium 和 Protium 进行早期固件开发

10小时前浏览2
  

       

       

近期,来自 Kioxia 公司的 Ravi Tangirala 做了一个主题为存储控制器系统级硬件仿真与原型验证性能的演讲。他是 Kioxia America 公司(前东芝存储,之后作为独立公司被拆分)的验证总监。

存储控制器作为一种很“常见”的 SoC,是所有 NAND 闪存的接口。尽管近些年出现了 3D NAND,但从存储控制器的角度而言其实没带来什么实质变化。


验证过程的核心是综合利用 Cadence Palladium Z1 企业级仿真平台和 Cadence Protium X1 企业级原型验证平台来实现硬件仿真和原型验证。


 


上方图表展示了该团队的工作过程。图中红色线条逐渐上升及下降,反映的是 Palladium 在项目周期中的使用量变化。开始时 Palladium 的使用并不多,因为 RTL 尚未完成。随着设计的逐步完成,Palladium 使用量也随之上升。


蓝色阴影区代表了固件开发,开始时会使用 Palladium,当设计足够稳定后就会转用 Protium。Protium 的优势是具有比 Palladium 更快的软件运行速度;不足则是由于 FPGA 布局布线耗时较多,需要相对多些时间来准备版本。


所以在 RTL 稳定前,Protium 并非固件团队的软件开发人员的最佳选择;可一旦 RTL 趋于稳定,软件人员就会更倾向于用 Protium 做软件测试。


样片回片后,软件开发逐渐结束,Palladium 还会被用来分析样片测试出的遗留问题。


Palladium 仿真


 


上图展示了以 Palladium 为核心的完整验证环境案例,SoC 运行在位于中心的仿真器内,左侧为实际主机(访问闪存)和调试主机(访问调试端口)。右侧连接 DIMMS 上的实际闪存,其容量巨大,同时对仿真速度有要求,因而不适合直接放在仿真器里实现。


Host PC 机通过 SpeedBridge 硬件接口与 Palladium 连接,另一台调试 PC 机与调试端口相连,而 DIMMS 上的 NAND 会直接与 Palladium 相连。


实际上,这个过程用到了 Palladium 的两个操作模式:


TBA(Test Bench Acceleration)模式:应用各种虚拟接口,比较适用于 RTL 早期验证过程。

ICE(In Circuit Emulation)模式:利用上图中的真实物理接口,能够达到最快的仿真速度,但不适用于对接口的直接验证。


Kioxia 总共部署了 6 台服务器集群用于 Palladium 编译。单次编译可以在 3 小时内完成,利用相关选项,12 小时内可以完成 30 次迭代。当然,这种方法在 RTL 稳定后才可真正发挥作用。


 


如上方图示,经过时钟优化,核心功能时钟可达到 373% 的性能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仿真性能提升,而非指 SoC 自身时钟频率。


以 Palladium 为核心搭建起来的硬件仿真环境,可以实现端到端测试(在 PC 主机上运行的应用软件可以访问到实际的 NAND 存储器)。


有了这样的仿真平台,我们可以运行测量 I/O 吞吐率的硬盘应用,以及测试硬盘在最差情况的运行等等。因为测试时间需要足够长才能生成精确的度量数据,所以仿真平台的整体性能就变得非常关键。上述以 Palladium 为核心的仿真平台可以将 I/O 访问速率提升 9 倍,并将启动时间和 NAND 擦除时间缩短 5.5 倍。


Protium 原型验证


 


固件开发可以实现从 Palladium 至 Protium 的无缝切换,因为两者在前端使用同样的编译器。上图可以看出,Protium 和 Palladium 两个平台几乎完全一样,都使用同样的 Speedbridge 和 I/O 卡。


动态配对组合


 


利用 Palladium 和 Protium 联合使用流程,RTL 可以按照上图所示同时编译给两大平台,使得客户可以用 Palladium 实现高性能的硬件仿真,同时用 Protium 实现更高性能的固件开发。由于 Protium 的编译和布局布线需要 15-24 小时,在设计足够稳定后,软件开发者利用双平台的流程会更加高效。比如完成操作系统启动,保证软件开发人员能够调试各自的代码。


小结


Palladium 应用在项目初期,在性能加快 373% 同时,充分利用其强大的调试能力。


Protium 主要针对固件开发,仿真性能可以达到 Palladium 的 4.6 倍。


可以利用 QTDB 实现 Palladium 与 Protium 的快速无缝迁移。


来源:Cadence楷登
System电路航空汽车电子消费电子芯片UMCadence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0-01
最近编辑:10小时前
Cadence楷登
签名征集中
获赞 0粉丝 86文章 251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业界首款汽车ASIL B(D)级认证,DSP IP面向汽车雷达、激光雷达及V2X应用

该认证将助力客户开发面向自动驾驶及ADAS应用,且符合ISO 26262标准的SoC产品中国上海,2020年11月13日——楷登电子(美国 Cadence 公司,NASDAQ:CDNS)今日宣布,Cadence® Tensilica® ConnX B10与ConnX B20是业界首款通过汽车安全完整性B(D)级(ASIL B(D))认证,面向汽车雷达、激光雷达及车用无线通信技术(V2X)优化的DSP产品。通过ISO 26262:2018功能性安全标准体系下的ASIL B(D)认证对于开发自动驾驶及先进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汽车专用片上系统(SoC)是必不可少的。ASIL B(D)认证由随机硬件故障支持(ASIL B)和系统性故障支持(ASIL D)组成。取得该认证需经过SGS-TÜV Saar的全面审计与评估,确保功能性安全相关的开发流程符合ISO 26262:2018标准。认证的详细内容可在SGS-TÜV网站获取。 “Cadence Tensilica ConnX B10 与B20是业界首款面向雷达、激光雷达和V2X应用优化的DSP产品,且经过SGS-TÜV Saar完整评估确保符合ISO26262:2018标准并获得功能性安全处理器认证,”SGS-TÜV Saar半导体功能性安全主管Wolfgang Ruf表示,“Cadence Tensilica ConnX B10和 B20 DSPs通过ASIL D系统故障与ASIL B随机硬件故障认证,证实了其DSP IP产品符合最高水平的功能性安全要求,可以满足汽车行业的安全关键性的严苛需求。使用通过功能性安全认证Tensilica DSP IP的芯片设计师可以无需担忧合规问题。”Tensilica ConnX DSPs被广泛用于构建汽车应用入门级到高性能级别的传感器和通信IC。该DSPs支持多种数据类型(8b, 16b, 32b and 64b)以及包括半精度、单精度和双精度在内的IEEE 754浮点精度。内置的专属应用加速可以提升雷达、激光雷达和/或通信处理的性能。Tensilica指令扩展(TIE)语言面向设计师的算法和应用做了进一步性能优化。基于通用指令集架构(ISA)和一致的编程模型,Tensilica DSPs支持高水平的软件移植性与复用性,保护客户在软件上的投资不受损失。 “随机硬件故障和系统故障双覆盖是开发符合ISO 26262标准SoC产品的强制要求,”Cadence公司Tensilica市场营销资深总监Larry Przywara表示。“ADAS和自动驾驶汽车对处理性能的需求持续提高,以支持更复杂的雷达、激光雷达和V2X功能。作为业界首款通过ASIL B(D)等级认证的DSP产品,为上述应用场景而生的Tensilica ConnX B10 和 B20 DSP将助力设计师开发出性能领先,且符合ISO 26262标准的汽车SoC产品。此外,面向视觉与AI应用的Tensilica Vision Q7 DSP也已经通过ASIL B(D)认证。”Tensilica ConnX DSPs支持Cadence智能系统设计战略(Intelligent System Design™ ),助力实现SoC卓越设计。 关于CadenceCadence 在计算软件领域拥有超过 30 年的专业经验,是电子设计产业的关键领导者。基于公司的智能系统设计战略,Cadence 致力于提供软件、硬件和 IP 产品,助力电子设计概念成为现实。Cadence 的客户遍布全球,皆为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他们向消费电子、超大规模计算、5G通讯、汽车、移动、航空、工业和医疗等最具活力的应用市场交付从芯片、电路板到系统的卓越电子产品。Cadence 已连续六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 100 家最适合工作的公司。 © 2020 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 版权所有。在全球范围保留所有权利。Cadence、Cadence 徽标和 www.cadence.com/go/trademarks中列出的其他 Cadence 标志均为 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 的商标或注册商标。所有其他标识均为其各自所有者的资产。 来源:Cadence楷登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