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磷酸铁锂电池如何攻克干法电极工艺?

14天前浏览95

摘要

干法电极是一种新型极片生产方式,相较于传统湿法电极,具有制造成本低、环保、能量密度高、电性能优越等优势。干法电极的制造过程无需使用溶剂,适用于固态电池、预锂化和大圆柱电池等技术。尽管干法电极潜力巨大,但量产仍需技术创新与验证。随着锂电池性能要求的提高,干法电极有望逐步替代湿法工艺,成为未来电池制造的主流技术。

正文

干法电极是一种新的极片生产方式,较传统湿法的区别在于:1)粘接剂由PVDF变更为PTFE;2)取消溶剂、取消涂布烘干、溶剂回收工序;3)增加干法制膜工序。

那么就两者者的工艺技术而言,干法电极到底胜在哪里呢?

干法电极VS湿法电极,到底胜在哪里?

一、干法工艺成本更低

1.干法制造工艺步骤更少,电芯制造成本综合降低18%,降幅 0.056 元/Wh。传统湿法工艺中,涂布干燥及溶剂回收环节,分别占设备、人工、厂房成本和能源成本的22.76%和 53.99%。干法工艺将传统湿法的浆料涂布改为制造自支撑膜,因此它无需 NMP 溶剂,省去了电极干燥及溶剂回收环节,实现更低的电芯制造成本。

2.干法工艺对环境更友好,且更适配大规模生产。NMP(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有毒,对环境不友好,且在传统湿法工艺中需要对其进行回收,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干法工艺无需溶剂,在极片涂布环节减少烘烤及溶剂回收环节,工艺流程更简单,设备占地面积更小,更适配极片的大规模生产。

二、干法工艺能量密度更高

1.干法电极在PTFE原纤化的作用下,较湿法电极可以实现更加平整的形貌。由于湿法需要溶剂,在溶剂蒸发后,活性物质与导电剂之间会留出更多空隙,空隙导致材料的压实密度不高。干法不存在烘干过程,因此不存在溶剂蒸发后留下的空隙,颗粒之间的接触更为紧密。

2.干法电极可以做到更大的压实密度。干法条件下压实后,裂纹、微孔等问题更少。磷酸铁锂压实密度可从2.30g/cm³ 提升至3.05g/cm³,提升幅度32.61%;三元材料压实密度可从3.34g/cm³提升至3.62g/cm³,提升幅度8.38%。石墨负极压实密度可从1.63g/cm³提升至1.81g/cm³,提升幅度11.04%。由于单位体积下含有更多的活性物质,因此干法电极也具备实现更大能量密度的技术路径。

· 相同条件下,干法电池能量密度可提升20%,干法电极能量密度可以超过300 Wh/kg,且具备实现500 Wh/kg的可能性。

· 干法电极厚度极限更大,可以提升面容量。传统湿法电极涂布厚度极限是160 µm,而干法的厚度区间为30 µm-5 mm。更大的厚度区间也能适配更多样的活性物质。

三、干法电池电性能更优

1.干法工艺电池的循环性能、耐久度和阻抗在实验室条件下均更优。

2.纤维网提升干电极的材料稳定性,进而增强电性能。湿法工艺中,在电池经历500圈循环后,活性颗粒内应力不断积累,导致剖面出现裂纹,最终降低了电池性能。在干法工艺下,纤维网包覆在活性材料表面,在经历500 圈的充放电后,网状结构保持完整,颗粒表面的裂缝较少,与此同时,原纤化后的网状结构能抑制活性物质体积膨胀,防止颗粒从集流体上脱落,增强了稳定性,提高了电性能。

干法电极的工艺和优势

传统湿法工艺是将活性物、导电剂、粘接剂按比例混合在溶剂中,并通过狭缝涂布模头按要求涂覆在集流体表面并辊压。

干法工艺是将活性颗粒、导电剂和进行干混均匀后加入粘接剂,在粘接剂原纤化作用下形成自支撑膜,最后辊压覆盖在集流体表面。

   
02    
     
核心优势    
     
干电极与下一代电池更适配:固态、预锂化,大圆柱电池
1)固态电池&干电极:抛弃传统液态原材料,但均面临固-固界面问题
固态电池是下一代锂电池,抛弃传统液态电解液。从电解质的分类上,固态电池可分为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以及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氧化物电解质是目前国内企业布局最多的方向。相比于传统液态电池,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能更好。
干法电极抛弃传统液态溶剂,与固态电池设计理念类似。在干法技术的赋能下,固态电池的极片制造过程可以实现完全干燥,消除了湿法工艺烘干后,溶剂分子的残留问题。此外,利用粘接剂的原纤化作用制造固体电解质膜,能提升固态电池性能,其优势如下:
   

成膜无溶剂,提高离子导电率

   

电解质和粘接剂干混成膜,无需烘干成本更低

   

工艺简单,更适配规模化量产

2)预锂化&干电极:不用考虑预锂材料与溶剂的兼容性,降低预锂化难度
预锂化策略用于缓解电池首周循环的锂离子损失锂离子会与负极反应形成 SEI 膜,造成 6%-15%的锂离子不可逆损失。主流的预锂化策略为负极预锂化和正极预锂化,以正极预锂策略为例,添加预锂添加剂后,正极锂含量显著增多,有效地弥补了首周充放电过程带来的锂离子损失。
预锂策略更偏好干燥的电极生产环境。湿法下,溶剂会与预锂添加剂产生副反应,消耗活性锂,增加电池阻抗削弱预锂效果,干法无需溶剂,干燥的生产环境更适配预锂化策略的需求。
3)4680&干电极:干电极初次应用于4680电池
4680综合性能优异,具备与麒麟、刀片电池争锋的实力。4680采用全极耳的设计,以集流体尾部作为极耳,制作成集流盘的结构,电池容量较2170提升 5倍,能量密度、快充性能、散热性能等各方面得以兼顾。
4680 实验室样件仅在负极采用干法,正极采用湿法原因是,在正极辊压过程中,正极材料容易发生化学变化,正极自支撑膜在辊压后仍容易掉粉。由于干法工艺还未完全成熟,量产的 4680 电池正、负仍采用湿法工艺。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终端对锂电池性能要求的日渐提高,干法电极将凭借性能上的优势逐步替代湿法工艺。当然,这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技术创新与验证,未来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于锂电派

来源:锂电那些事
化学新能源裂纹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5-19
最近编辑:14天前
锂电那些事- Maken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188粉丝 140文章 1814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